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8-05-13 20:35:40
“七八年前,拿着茶叶等礼品到我办公室来拜访的人还不少,这些年没有了。去年,我评了几十个项目,只接到两个‘打招呼’的电话。今年,一个电话也没接到。”常年担任各类科研项目评审的张峰(化名)对评审风气变化的感受颇深。科研项目评审是科研链条的关键一环,其公正与否直接关系科研生态的健康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国家对此非常重视。有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行治理和完善。“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建立了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扩大战略专家和一线专家参与的比例;建立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度、定期轮换制度、涉嫌回避制度和专家信誉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机制;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独立的评估制度。“出台这些措施,就是要避免出现‘人情’评审和专家‘小圈子’对科研评审活动的直接干预。”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再动员、再部署,特别是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为在新时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自身始终过硬。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其根源在于权力的滥用。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我们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必须破解的重大政治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跳出执政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党内监督同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和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同时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成效。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