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
时事评论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触网”,网游逐渐成为他们的社交核心,不玩游戏的孩子甚至会因为与同伴缺乏共同语言而被孤立。这种现象,对于祖国的未来有何影响?近日,17名院士发出联合呼吁:包括社交、新闻客户端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平台,在儿童节这天全面屏蔽网游链接,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让孩子们重拾现实生活中的乐趣。
时事评论观点
据统计,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额达到2036.10亿元,同比增长23%,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而这其中,游戏玩家的低龄化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以近年最火爆的网游“王者荣耀”为例,11岁到20岁的玩家比例已高达54%。
不可否认,随着网络社会的普及,全民“触网”自然也包括孩子,但是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游戏观”,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正是多名院士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的一个现实背景。能够有一个让成人、孩子都有机会放下游戏的“无网游日”,体验一下“无网游”生活,能够对网游有一种抽离式思考,应该值得尝试。
不过,这次多名院士所提出的“无网游日”概念,并不单单是让儿童在儿童节告别网游、增强仪式感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更丰富的所指。如呼吁对网游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涉及不良内容网游的监管惩罚力度;互联网企业以及各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网游广告的管理,严格审核网游的推广信息和推广场景,不让孩子们坠入不良商家的“网游陷阱”。类似呼吁,其实早就存在,但让人尴尬的是,像游戏分级制,网络游戏限制推广,这些本该成为一个有着成熟游戏文化,能够体现对未成年人区别保护的社会应有的监管措施,还远没有跟上网游市场和网游用户规模增长的脚步。
如果说呼吁家长在平时放下手机,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陪伴,是一种文化、习惯层面的软性倡导,那么,在网络游戏的监管上植入更多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要求网络游戏的开发者能够承担起更多对未成人的保护责任,则更应该成为制度层面的“硬”要求。诚然,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可能退回到无网络状态,绝大多数未成年人也必定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但是,“触网”是必然,并不是说对所有人都一样。未成年人天然应处于社会的优先级保护序列,对他们过度介入网游,或者说网游文化无别差地“侵蚀”他们,整个社会都不该视而不见,建立针对性的干预体系,刻不容缓。
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当天,基于共同的社会责任,为起到警示效果,全体网游运营服务商能够在某个时段暂停服务器运行,各大网络平台能够主动屏蔽网游内容和游戏链接——这个呼吁到底能不能实现,或者说是否真的必要,可以讨论。但借由“无网游日”的倡议,让全社会对网游,特别是对网游之于未成年人的关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并由此推动从制度层面强化网游领域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理应得到更多认同和支持。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