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编辑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8-10-09 10:51:31
“葱油饼也是我最心爱的美食,”我深有共鸣,“小时候物资匮乏,难得吃一顿母亲烙的葱油饼,嘴巴能香好几天。”
“那就常来吧。”他清澈的目光满是溫暖。
从此,严教授的葱油饼香味深深印在我的唇齿间、心坎上。慢慢地,我觉得日子并不难熬,反而每一天都生出些欢喜来。
相聚的日子总是仓促,来年夏天,我接到另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必须很快去报到。
“这样快?”严教授很意外。
“是学生签证的问题,”我像做错事一样,嗫嚅着,“不得不转学,没想到这么紧迫。”
临行前,严教授把结业成绩递到我手中,一个亮丽的“A”:“你有文学天分,又刻苦,虽不从事这行,也別轻易放弃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人在海外,这就是你和祖国血脉相连的脐带。”他清澈的日光中装满了殷切的叮嘱。
到纽约后,学习、毕业、找工作、女儿出生,人生大事接踵而至,很长一段时间,和严教授只能电邮往来。
直到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纽约去看严教授,他的头发已经全白,目光依旧清激。见到我们,他喜悦得像个孩子,他问我的近况,问孩子可好。殷切地叮嘱千万不要放松孩子的中文教育,我告诉他,女儿在家里全用中文对话,且认识几千个汉字,他显得很欣慰。
他一定要亲自下厨烙葱油饼。和面时,妻子凑过去请教,说尝试过许多次,烙出来的葱油饼总差点味,不知诀窍何在。他颇自得地笑起来,耐心向她传授烙饼的窍门,怎样制作油面,怎样三翻六转,指画口授,不厌其详。眼前场景,让我恍惚又回到中国文学课堂上,那清癯而渊博的长者,对他的学生真诚地说:“无他,热情而已!”
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对葱油饼如是,对学问如是,对门人弟子如是,对祖国故里亦如是。
2013年,从祖国北京传来消息,提出“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翌日,它就变成严教授的电邮签名档。耄耋之年的他阅尽沧桑,却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其中一定有些什么深深触动他的灵魂。
来年,那个上午,狂风裹挟着冷冷的雨珠子敲打窗棂,乱人心魄。忽然接到师母来电,说严教授于七天前仙逝,遵奉遗嘱,未惊动亲友,骨灰撒入太平洋,一切妥帖,不必挂念。
放下电话,我呆坐半晌,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往事像电影一般,舒缓而沉重地从心底浮现,那个目光清澈的翩翩少年,从唐诗里的江南走来,走进锦瑟青春,走进经史子集,走进美国的校园,走进莎翁的宇宙,走进白发如雪,走进深不可测的太平洋。
前尘种种,清晰如昨,好像从未离开过。
(1)文中写到葱油饼具体做法的时间和事件是
A.十七年前,电影欣赏课后去严教授家
B.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组约去看严教授
C.十六年前,我因为转学与严教授告别
D.2013年,我从北京去纽约看望严教授
(2)严教授课堂上提问刁钻,这与他的热情并非格格不入。请对此简要分析。
(3)严教授清澈的目光有丰富的内涵。下列选项中,文章未直接表现的一项是
A.世事洞明的智慧
B.仁厚慈爱的温暖
C.郑重殷切的叮嘱
D.阅尽沧桑的回味
(4)葱油饼再美味,毕竟是家常食品,在“我”心中却“位居四绝榜首”;一部刻印粗拙的《山海经》,在鲁迅笔下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同样,《社戏》中那夜的豆和戏好得“实在再没有”了………一定有某种原因让这饼、这书、这豆、这戏变得如此特别。
请先提炼其共同原因,再以本文和《阿长与<山海经>》为例阐述。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