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批准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设区市招生 报考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必须参加当年中考
3月20日,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今年我省中等学校招生规定,中考报名时间定于4月10日至16日。我省严禁以直升为由限制本校初中毕业生报考其他学校,严禁为追求升学率而剥夺学生参加中考的权利,严禁以任何理由允许未完成初中三年学历教育的学生参加中考。
我省中考报名时间定于4月10日至16日 采取网上报名 逾期不予补报
中等学校招生报名分为三类:
高中类 含重点高中、重点建设高中、一般高中
中职类 含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和高专”)、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技工学校
师范定向类 定向培养乡村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师资的院校
考生报名类别按考生第一志愿划定
●报考普通高中均衡招生志愿的考生:只限于在籍直升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籍在本校,且初一至初三年级均在本校学习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含按规定正常转学和休学学生),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报考资格认定,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关规定。
●报考师范定向类的考生:必须是志愿从事乡村教育事业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且是需求县(市、区)户籍的生源。各设区市可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报考资格认定办法。
●报考五年制高职和高专的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必须参加当年中考。
录取顺序:师范定向、普通高中和普通中专、高职和高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工学校
各地可单列男性乡村教师招生计划
师范定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最低等级控制线分设区市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当地普通高中录取计分科目总分的65%,最低等级控制线由各设区市参照划定。
各地可根据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乡村教师培养,单列男性乡村教师招生计划,小学教师按不低于定向培养计划总数的40%、幼儿园教师按不低于20%的比例单列男性计划(如男生计划招不满,可转招女生),逐步优化乡村教师性别结构。
普通高中不得降分数违规招生
普通高中(含重点高中、重点建设高中、一般高中)录取方面,各设区市要将优质普通高中的统招计划按不低于70%的比例,根据生源情况合理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
普通高中招生实行限时报到制,各地中招部门需及时公布各批次普通高中的报到期限。对已录取未按时报到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该类考生可参加下一批次普通高中录取或选择其他设区市民办普通高中录取。
省教育考试院要求,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和收费标准招收学生,不得超计划、降分数、超收费标准违规招生,不得招收已经录取他校的学生,尤其不得以举办实验班为名,违规提前招收或承诺招收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普通高中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必须按照中招部门提供的录取库名单办理高一新生学籍,不得为未报到的学生建立学籍。
本科高校不得招收中职教育学生
根据规定,中职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分为酝酿名单、批量录取和零星录取三个阶段。
初三下学期自愿分流进入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的学生,在中职学校继续完成初中学业后,普通中专由省教育考试院注册录取,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由设区市教育局相关部门注册录取,由原就读学校发给初中毕业证书。
普通中专按照志愿录取结束后,招收参加了当年中考的考生,招生学校凭考生中考报名序号,在规定的录取批次内到省教育考试院办理注册录取手续。
普通中专招收应届、历届初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免试入学的学生,由招生学校负责审核确认学生学历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注册录取手续。
各职业院校严禁招收外省户籍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就读一年制中职,停止二年制高中转录师范类专业招生。
本科高校不得招收各类形式的中职教育学生,不得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学生;高职院校停止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三年制中职教育学生。
省级“三好学生”中考加5分
根据中考优惠政策,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的,加5分;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和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加10分;华侨子女、归侨及其子女、港澳同胞子女、台籍青少年考生加10分;少数民族聚居乡(村)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考生能享受几种优惠时,只能享受其中最优惠的一种。
未经批准不得跨设区市招生
省教育考试院要求,各地要逐校核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对于超大规模高中学校要从严控制、逐步调减计划,使学校保持适度规模。
未经省教育厅批准,各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设区市招生。在设区市范围内,市直属公办普通高中跨县(市、区)招生,必须经设区市教育局批准。班额超过50人的一律不得批准跨区招生。经批准同意跨区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回户籍或学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报名。
同时,我省严禁以直升为由限制本校初中毕业生报考其他学校,严禁为追求升学率而剥夺学生参加中考的权利,严禁以任何理由允许未完成初中三年学历教育的学生参加中考。此外,各地要严厉打击非法招生中介和招生欺诈行为,严禁各招生学校发布虚假招生广告,严禁学校为招揽生源进行有偿招生。(记者廖济堂)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