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学生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初一作文范文:劳者歌其事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9-01-18 18:06:19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作者:扶苏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中国第一首劳动者之歌。时间过去千年,中国的历史长得让人羡慕,让人敬畏,在这绵绵无尽的历史中,我们聪明的先人们能者多劳,劳者多歌,歌者既有阳春白雪,亦有下里巴人。然而让人无奈的是,羡慕之处在于中国的幸福,能者乐于劳其事,凿石开道,挖土通渠,哪怕是推山运土修造宫殿,亦或是足蒸暑气背灼天光,也常常是保持微笑的,这在异域人看来十分诡异并且嫉妒,中国劳者的幸福指数实在是太低;而敬畏,却非敬畏中国的劳者,中国的劳者在国外让人敬畏不得,反而饱受欺凌,但由于我们独特的幸福指数,所以于旁人看来的欺凌也不算是坏事;让异族人产生敬畏的是中国的士人,也就是士大夫、乡绅一族。如果说劳者呈现的是中国的能力,那么士人所展现的便是中国的精神。何精神之有?曰忠孝,曰悲悯,曰宽爱,曰进取。至于忠孝,反面人物太多,不好解释;至于悲悯,下文详谈;至于宽爱,却是太宽太爱博爱以致无爱,如同夜半临深池,苦吟一番,难以理会;至于进取,更是知者无数,从者寥寥了。
 
  那么究竟悲悯什么呢?古代皇帝居庙堂之高,再高,无限高,高不可测乃至高处不胜寒,人间疾苦尽是耳中言、嘴中语,看不见不为实,其中怜悯自然少得可怜;帝王者颇有天子之风,虽未必有种,但一定是向上看的,其意境开阔宏达,却不近人味,像是个伸长脖子摘星星的顽童;上古时期,帝与天同高,平民想见得常常仰视,一不小心还会被耀眼之光灼伤眼睑;到了秦汉,皇帝变小了,但权力变大了,人们便开始清楚那位高坐龙辇的是个什么玩意,无非喜时大赦天下,皇恩浩荡,怒时苛捐杂税,草菅人命。但不要紧,两阶级仍然自有其乐,还不至于你死我活的冲突;到了宋代,是一个转折点,昏者太昏,社稷不再是家天下,而是家乐园,只游乐不买门票,肯定遭到驱逐。于是到了清朝,康乾年间,皇帝补了账单,却误导了市场,虚拟经济极度膨胀,终于在辛亥革命中一气炸掉了。皇帝自始至终都是站在劳苦人的头上摘星星,哪里会记得施恩天下,月光普照呢?眼界锁于深宫,寻不得饱满盈溢的月色了。
 
  如此看来,只有士人了。士人有两种,一者从上至下,带着文书公函,笑靥如花;二者从下到上,带着民间疾苦,愁眉苦脸;前者多,此朝必有革命,后者多,此代应有改革。"哀民生之多艰"者,投江自了此生,这是悲悯过头,替劳者而歌尚不够,还要替劳者殉其身;满腹沧桑,一纸荒唐,终究凋零了;秦以来,悲悯大致如一,饱受儒道之惑,在不该有信仰的地方却无法自拔,于是数千年之文章辞赋,都雷同的去悲悯,去怜惜,去抱怨不甘,去感时伤怀,细读来,无论是汉赋唐诗宋词,还是传奇变文话本,主题都是几近相同的,只是换了故事,不换思想,这大概是孔子老先生"逝者如斯"前绝不会想到的;他输掉了鲁国,却赢得了半个世界;然而元代是个大转折。其文亦愁,然愁中有讽,其曲亦悯,然悯中生怒!杀怕了,真的杀怕了,杀得士人躲在一旁不敢大声说话,一改宋朝的"文官力量",不以才不以德,偏以刀以枪,文人之天下一夜之间变成了文人的末日。于是文人集团从皇帝身边硬是被拉下了水,替皇帝摘星星,不如与劳者歌其事。
 
  唐代的杜甫,是个歌其事的高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拿起遍野哀鸿冻死之骨,猛扇朱门后的脸,然而其脸也厚,只能在悲愤中逝去了;宋代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话一出,世人为之动容,竟而忘记了还有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现代看来,天下兴亡揽于一身无可厚非,可要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此话别有意味,文人不愿下水,与真正的劳者仍未达成协议;而终于到了元代,突然士人们被淹没了,刚从铜雀台上掉下来,便被人群如潮吞没其中,但此吞没并非无声之随流,而是高昂之愤歌,拔起长剑,击起大鼓,大街小巷,高歌一曲。这是中国的幸福里最不幸福的年代,劳者歌其事,是用自己饿肚子的"咕咕"声做节拍的。那时候大文学者李煜死了,苏轼死了,姜夔也死了,元代高人作曲家,无名氏,接了前代文化笏板,闪亮登场。
 
  然而可悲的是,真正值得悲悯的是,不管是士人还是劳者,都已开始自省了。自省意味着什么?意味惊醒,意味恐惧,意味反抗,意味笔墨皆成刀剑,文章亦满血光。"取富贵青蝇竟血,进功名白蚁争穴","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贪生怕死,争名夺利,劳者之歌皆沉默,渐遗忘。
 
  明清之际,悲悯已多无真情,文章诗词,多是死水。杨继盛死了,不再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大气磅礴,而是"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伤口结疤,这是做皇帝最好的时刻,天下太平,起码无人敢不太平。四大名着,一声长嘶,千年士人的悲悯,轰然倒地。林觉民姗姗来迟,竟也倒在枪林弹雨之中,劳者已精疲力竭,再也无力气歌其事了。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