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思远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掫兮,惟庚寅吾以降……"时临仲夏,岁至端午,屋中飘散着缕缕粽香。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翻开案桌前的《离骚》,希冀通过文字去触碰这位千年前的诗人,去体味在他面对那湾汨罗江时艰难的一越……
曾经,一系列问题萦绕左右:"为什么这位气吞山河、隐天蔽日的诗人会宁赴湘江,纵身一越?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什么屈原不能以独善其身来面对崩塌的江山。同是浪漫诗人中的翘楚李白可以在失志后寄情山水,醉饮成仙,而他又为何不能?
时光流转了岁月,也拨开了心中的疑惑。在漫长的阅读和沉思中,渐渐看到了屈原那湘江一越时看不见的艰难。
过尽千帆皆不是,千古知音最难寻
"羊左之交""人琴俱亡""高山流水"这些流传下来的佳话饱含了士人对知己的渴求。其程度何其深?有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如若知己信任,宁赴黄泉不辞。《刺客列传》中专诸、聂政、荆轲、高渐离等人正是为了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而死。生命陨落是件令人痛惜的事,然而,我认为这些义士与屈原相比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得到了君主的赏识和信任。
而屈原,他是孤独的。
在楚国他曾受到过怀王器重,委国家重任于其身,执政期间大兴改革、举贤能、奖耕战、明法度、禁朋党、反壅蔽。这些措施曾在军政、经济方面都收到不错成效,使得楚国在短时间内以一股强劲之势跻身强国之列,这让彪悍的秦国和富庶的齐国都为之一颤。然而大规模的改革势必会牵扯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就是历史中经常出现的世族贵胄。原本,凭借他们的联合势力可在国内垄断要职、蒙蔽君王、呼风唤雨,而变法却使得他们逐渐被剥离权利中心。于是这些人蜂拥而起拼命反扑,一有机会就在怀王面前弹劾屈原,在私下数落变法弊端制造舆论。
众所周知,他的变法到底还是失败了,落得个放逐汉江的下场。在楚怀王登位的时,对屈原百般信任,多次促膝长谈商议国事,在变法受质疑时,怀王又轻信谣言,对屈原几番放逐。这种遭遇换做谁也很难接受,知己也只是屈原的一厢情愿,被曾经的知己推入悬崖这种滋味可想而知。经过现实的打磨,屈原这块美玉愈发无暇,而楚国的现状也愈发灰暗。
在长期的放逐生涯中,屈原艰难的活着,消瘦的身体架着不整衣衫时常游荡于山野田间。但他无时不刻想着国家,而国家在奸臣、小人的祸害下已然日薄西山。对着这茫茫江水,屈原看尽了来去无迹风帆,看透了世间浮尘荣辱。可是,为什么他还在带着憔悴的面容仔细打量着江中每一艘小船?那望眼欲穿的期盼唯恐美人之迟暮。他在等,在等怀王回心的那一刻,在等待着怀王摇晃着小船向他划来,慌张的喊:"此事甚急,请与寡人回宫速速商讨对策!"然而,这天是永远不会来了。"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这一声长长的叹息想必是历经了无数个等待的日夜里发出的最后控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国消得人憔悴
知己在个人层面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因素。但在个人层面还有更高一个纬度,那就是国。本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的家国意识是较为薄弱的,名义上能称得上"国"的只有大周,而大周王室衰落,内部诸侯分而据之,心怀各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是这一时代的常态。但楚国由于地处蛮荒轻视礼法,向来被中原诸侯鄙夷敌视,所以楚人内部异常团结。这些蛮荒之人在楚王带领下长年征战西南,开疆拓土,很快由一个五十里的南方楚地开辟变成一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诸侯国。一群被中原嘲笑的人用双手拼出这么伟大的奇迹,他们必定会誓死守护,所以楚人比其他各诸侯更早的形成了家国意识。
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年轻时在石洞读书之余多次组织青年抗击秦军,保卫边境。当政时兴军强兵,变法强国,联齐抗秦驱除外患。驱逐后忧愤万分仍赋《离骚》,以求惊醒世人,化浊为清。因为他这一生所想就是让楚国如何强盛,如何让楚国八百年的血脉长远地维持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艰难的路上,他砥砺前行,为的就是那个被中原人鄙夷的楚国。这种爱国情怀在良禽择木而栖的战国时代着实不易,有多少能人志士奔走各国以求腾达,而楚人却更执着于自己国家的强盛。
亡兮亡兮奈若何
屈原的家族责任重大,屈姓作为王族三大姓氏之一在楚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楚国的制度是很特别,楚王的权力并不是绝对权威,在楚王处理军政要务时还有一个楚国公族制约王权,这个公族有一个要职是掌管族内重大决策的。这个职位就是三闾大夫。是的,屈原曾担任此职,在职期间他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可谓鞠躬尽瘁。
可结局却是让人痛心,屈原被罢黜后,朝廷内部乌烟瘴气,怀王优柔寡断错失多次时机,加上秦士张仪费尽心机地霍乱,楚国已然是广厦将倾风雨来。很快,秦将司马错、白起轮番进攻让楚国在四年里就丢掉都城,怀王和执政贵族四处逃散,防线全面崩塌,秦国的虎狼之师蚕食鲸吞着楚地。看着国家覆灭时,作为曾经的三闾大夫会背负巨大的家族压力。在楚文王时代,公族曾把楚国推上了一个巅峰,在楚怀王时代,公族面临涂炭生灵竟没有丝毫奈何。楚国八百年来的历史即崩塌于斯,这是屈原所不能接受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被别人嘲讽的楚人终究还是艰难的死在了秦人的铁骑之下。追求人格完美的屈原无论再怎么修能也无济于事,怀王的信任到头来也是蜃楼海市,天下谁人不识的屈原,恰恰却愁的是前路无一知己。
夕阳西下,晚霞层红,江水泛起层层波光印在了屈原的身上,脸上的憔悴也在光的衬托下精神了些,今日的汨罗江显得格外静谧,他在江边极力眺望着水中的小船,世间至此缄默,仿佛在等待他发出最后的一声哀嚎。屈原江边伫立许久,默不出声。仰望苍天,白鹤在盘旋之际发出了阵阵哀叫,这声音此起彼伏在天际回荡,又渐渐向远方飘散开来。
突然,一个身影纵身一越。
后记:
是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独自缄默。是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的时代已经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端午时节,各种活动精彩纷呈:喝雄黄酒、赏菊花、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而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投江自尽,他代表了战国时楚国文化、楚国精神的巅峰,我们应该铭记于心。在乱世中,他用《楚辞》撑开文化的广度,用生命撑起士人的高度,更用精神撑立了中国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会议中提到"用屈原精神塑心立行。"如果这篇文章有幸能让您看到,那么让我们一起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手指交叉合于胸前、紧闭双眼,默默为他送上一份崇高的敬意。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