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学生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初一作文范文:青春阅读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9-01-28 21:19:05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作者:芦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日益多样。因此,对精神快速成长的青年人来说,青春要想丰盈,精神河流需要"多源活水"。
 
  互联网是时下青年人最依赖的阅读路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携带方便,信息量大,存储信息多。有了它,学生党和上班族们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信息和知识。功能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知识的互联互通。大家只要有困惑,就可以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寻找答案;知乎等网站的存在,使大多数问题精确地得到解答,真正实现了"人民的智慧,人民共享"。另外,网盘使电子书的传播更加方便,大大降低了读者去实体书店和图书馆搜集资料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然而,手机和互联网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读者在进行手机和互联网阅读时,心情是闲暇的,通过手指在屏幕上的快速拨动查看信息,往往囫囵吞枣,只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对阅读材料时常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缺乏理性深入的思考,更很难将自己的思考即时记录下来。这样一来,阅读往往"雨过地皮干",难以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以为,如果有条件,在电脑端阅读时,仍然需要做大量的读书笔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书上所写的仅仅是他人的理论或他人对生活的理解,只有将他人的理论吃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阐释和注解,写出自己的感受,才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第二,电脑和手机的功能太多,人们非常容易受到诱惑,而难以集中注意力。生活中常常会有这种情况,某人正聚精会神地在手机上读一本书,遇到一个词语不会,要打开浏览器中的搜索引擎查询一下,可当他打开浏览器的时候,却发现了一条劲爆的新闻标题。他不由点开标题开始阅读新闻。看完新闻,他可能又被其他事情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最初打开浏览器只是因为阅读电子书时遇到了困难,想要寻找某一个词的意思。试问,用这样的专注力读书,有多少信息和知识能够通过阅读进入到读者的脑子里呢?更别说内化和吸收了。
 
  多媒体阅读也是这个时代较为流行的阅读方式。"百家讲坛""罗辑思维"等视频节目的崛起,喜马拉雅,静雅思听等音频网站的涌现,给人们的阅读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由名家名师对名著进行解读,加之多媒体声光电技术的叠加使用,使人们在感觉,知觉、触觉等多个方面形成立体式的感官体验,使人获得更好地审美感受,使阅读的体会更加深刻。和通过电子设备阅读一样,多媒体阅读同样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真人阅读往往很快闪过脑海,大脑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举个例子,为什么当年于丹在电视上讲的"论语心得"广受好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于丹语速很快,各种华丽的辞藻、难懂的词汇和鸡汤故事短时间内信手拈来,倾泻而出,观众的听觉跟不上她讲述的速度,对她华丽的辞藻形成一种错觉,认为她确实非常了不起。可是当读者把于丹的讲座文本整理出来细细品读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她所说的很多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她所讲的很多故事已经违背了原著的要旨。大家之所以对于丹先褒后贬,恰恰是由多媒体阅读的局限性带来的。第二,长时间通过多媒体听书,尤其是通过耳机来听书,对听力会有一定的损伤;第三,"罗辑思维"也好,"百家讲坛"也罢,通过多媒体阅读,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原著,只是名家在原著基础上进行的再演绎,再解说。为了传播起来更有感染力,讲述人难免在语言上哗众取宠,比如易中天先生解读《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一段,说诸葛亮在城门楼上唱卡拉OK,这显然是一种诙谐的说法,并不符合原著的精神。多媒体阅读所讲的书,不过是个导读,它就像是一直指向月亮的手,而原著才是美丽的月亮。既然我们不能错将指向月亮的手当做是月亮,那么,同理,我们也不能用听多媒体对名著的解读来代替看原著。第四,多媒体阅读影响人的想象力发展,使读者的想象力下降。我们看原著《红楼梦》,可以根据作者的语言,对林黛玉有一个基本想象。一千个人对林黛玉的外貌有一千种假想,可是,一旦大家都看过1987年拍摄的《红楼梦》电视剧,对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就会变得具象化。这恰恰破坏了人们对于文学形象的想象,使之变得单一化,不利于读者想象力的提升。
 
  新兴阅读方式的不断出现,并不代表传统阅读方式已日薄西山。相反,纸质书在当今这个时代,依然大受欢迎。一方面,大多数人读纸质书已经形成习惯,纸媒阅读早已成为多数人的精神偏好,另一方面,看传统书籍可以让自己的心更加宁静,更加专注,并不像用手机阅读电子书,以及看名家视频一样,容易让人精力分散。当然纸质阅读自然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在纸质书上做笔记比较麻烦,不仅容易把书弄脏,而且空间太小,所能容纳的读书笔记极为有限,往往言不及义。专门用一个笔记本记录读书笔记,需要各种各样的摘抄原句,远没有电脑复制粘贴以及语音输入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当阅读书籍特别多,需要查询资料时,携带起来往往并不方便。
 
  手机电脑阅读,多媒体阅读,传统纸质阅读,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三种阅读方式都客观存在,并相互补益。青春阅读,需"多源活水"。每种阅读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拔节阶段,要理性客观地分析每种阅读方法的利弊,扬长避短,用科学的阅读途径为自己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