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家长 > 家长必读 > 正文

新初一必读:完成中学过渡6大注意事项及建议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9-04-12 11:26:35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刚刚经过小升初的“洗礼”,迎接孩子的便是焕然一新的中学生涯,家长们也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小升初大石头。但“新鲜”伴随而来还有很多“未知和挑战”,如果不加引导,就容易让孩子在初一的时候就走偏了。
 
  有哪些情况会导致孩子走偏呢?该怎么避免孩子走偏呢?
 
  注意一:孩子不主动结交新朋友
 
  对于很多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陌生感会非常强烈,他们会遇到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同学,因为是第一次见难免有些怕生,所以他们可能会在下课的时间去找自己的小学同学玩,相反地对本班的其他新生则多不愿意交流。
 
  建议:家长要鼓励孩子结识新伙伴,从而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可以让他们从最近的几个同学(同桌、前桌、后桌)开始相互认识:简单的问好,互相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相互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等都可以,这样做可以率先建立相互间的印象,说不定还能因此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个任务,比如在孩子第一天放学回家后让他说出自己座位前后左右的“邻居”都有几个人,叫什么名字?描述他们的特点等。如果孩子完成了就小小地奖励一下,如果没有完成就要鼓励他再做尝试。如果不这样做,孩子就无法快速融入新的集体,近而影响后续的学习。
 
  注意二:孩子未重视学习的变化
 
  进入初一,学习难度和内容都会加大,但因为新初一各个科目第一章的内容都比较容易,连预习都能看懂,这就会导致孩子觉得初中知识很简单,从而放松学习,上课不认真听等。但随着时间和推移和学习的深入,难度和内容的变化就明显了,导致学习开始有些困难,这个时候孩子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建议:开学上课前应让孩子在心里适当提前紧张起来,就可缩短这个过渡的过程。家长应做好协助工作,开学这两天家长和孩子不妨多谈谈学习的话题,谈谈新学校的环境、想象一下老师上课的情况、考试紧张的状态,没学好该怎么办等。
 
  其次,在孩子开始上课后,家长要记得定期关注他的学习,抽查他的学习情况,比如拿出数学课本让他给你讲解某几道例题为什么要这么做,在他们讲解的时候,家长要看看他的讲解是否清晰连贯,从而来判断学习质量。如果讲解时有疑惑或要思考很久,就说明没有学好,这个时候就要引起重视了。
 
  此外,选择以极客数学帮这样优质的衔接班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孩子提前了解知识,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思考和提升。
 
  注意三:家长急功近利
 
  面对新的中学生涯,孩子不适应是很正常的,部分家长会显得很着急,担心未来中考考不好,从而严厉斥责孩子怎么这么不努力,诸如“没本事、真笨、别人家的孩子”等打击孩子自信的言辞,这其实很容易起反作用。
 
  建议:家长要接受孩子,包括接受孩子的起点。孩子升入初中后,就是这个起点,家长应该接受。重要的是要看到从这个起点开始,向前进步,家长应该为孩子感到骄傲。多鼓励孩子,以后孩子也会慢慢有自信。
 
  注意四:孩子不喜欢老师
 
  这一点也很重要,对于10来岁的小孩子来说,只要是不喜欢老师,就会恨屋及乌,导致不喜欢上某个老师的课,近而听课不认真。要知道在中学阶段,孩子对于老师的喜爱程度也十分影响学习状态。
 
  建议: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其中的利弊,明白其中的事理,让他学会去发现那位讨厌的老师的优点,必要时家长还可以和那位老师取得良性沟通,一起协商解决办法,化解孩子的这些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宠溺孩子的家长会直接将责任全怪在老师身上,甚至会向学校提出换老师的要求,这其实是最不恰当的做法,除非这位老师的确引起了大多数学生的反感。否则,这样做根本就没有纠正孩子的不当观念,反而使孩子确定了他的想法是对的。
 
  注意五:孩子仍有较强的依赖性
 
  进入初中后,必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减少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遇到问题,要让他们独立思考,而不是马上就问。
 
  建议:进入中学后,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培养钻研问题的能力,另外一方面还要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自己看些书,做些读书笔记等。
 
  注意六:书写问题不重视
 
  大多数孩子的字写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初中。在这方面,可以说小学是雏形,初中是定型,高中是成品。可见在初中将字练好的重要性,而且大型考试实行电子阅卷的今天,字写得不好是会被扣分的。
 
  建议:要让孩子练习书写规范,但仅仅写得一手好字只成功了一半,还要注意书写规范,尤其是数学语言的书写规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