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家长 > 家长必读 > 正文

中考临近 家长要做好四个“帮助”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9-04-12 11:38:55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孩儿妈说:快中考了,孩子每天复习那么辛苦,要不要给他买些补品吃?孩儿爸说:孩子最近学习压力太大,我该怎么帮他减压呢?……中考日益临近,学生们都已进入紧张备考阶段,此刻我们的家长也没闲着,家里家外忙活起来,想助力孩子中考。
 
  可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做什么?
 
  出场名师:叶琳,阜阳九中英语教研组组长,阜阳市优秀教师,阜阳市骨干教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七个减分行为
 
  1、过分唠叨。尤其是当母亲的,总是不放心,一句话恨不得说上八遍,“考试了吗?上课听懂了吗?”“怎么又看电视?这样还能上重点吗?”……
 
  本来孩子复习紧张,情绪不太稳定,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更容易诱发不良情绪。这种督促不但于事无补,还容易伤害感情。
 
  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少说多做。孩子不想听你讲话,不妨变换形式,比如写个纸条放到书桌上。
 
  2、物质奖励。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些家长喜欢用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给你买笔记本电脑”、“考上重点班,带你到国外玩”,其实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质促进作用,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怕考不好受到惩罚。
 
  3、言语威胁。有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努力而制造压力,“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考不上重点高中,你这一辈子就完了”……诸如此类的话,会使孩子产生对中考的担忧和恐惧心理,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4、榜样比较。“你看你表姐多争气,考上了重点高中”、“某某多争气,一模又是全年级前十名”……有些家长为了激发孩子奋进,总是树立很多榜样,但这些看似激励的话,却对孩子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越拿孩子的不足跟别人比,他就越觉得高不可攀,越自卑气馁。正确的做法是,多过程比较,少成绩比较,多和自己比,和过去比,和同等水平的比。
 
  5、过度保护。考前,不少家长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请假在家照顾孩子,把起居生活大包大揽起来,这反而会增加孩子的不安,一种到了中考如临大敌的感觉,还增加心理负担,不利于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中考。
 
  6、过多干涉。看到孩子不抓紧学习就着急,特想帮助孩子提高分数,有些家长喜欢对孩子的时间进行规划,不准这么做,必须那样做,可是效果适得其反。一位学生说,一举一动好似受监视,这样很压抑,爸爸的方法不适合我等。
 
  家长可以适度帮助,但不要干涉太多。7、期望过高。家长对孩子有期望,但要建立在孩子的真实水平上,不要给孩子规定必须考上什么学校,最好不要过多谈论。引导孩子把关注的焦点从考试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中来,告诉孩子只要踏实过完这一个月就行,这样孩子没有负担就能轻装上阵。
 
  四个“须知”
 
  1、知道中考有关信息,孩子忙于紧张的学习,家长要多服务,发挥家长阅历多、交际广的优势,帮助孩子搜集有关信息,经过筛选,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孩子。
 
  2、知道孩子的复习全程安排,了解学校复习进度。
 
  3、知道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
 
  4、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复习阶段考试较多,可以通过老师,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知道他(她)的交友、学习状态等。
 
  四个“帮助”
 
  1、帮助孩子营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准备参加中考的孩子,最怕的不是自己的学习,而是家庭的氛围。在一个冷战沉闷的家庭,孩子即便拥有最好的物质条件,都会感到身心的压抑疲惫,导致情绪沮丧低落,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聪明的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种宁静和睦、紧张有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对他真挚的爱,无任何心理压力地投入人生的第一场真正较量。
 
  2、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有些毛病看起来很小,却往往会在关键时刻置人于难处。如逢考紧张、粗心大意、心情急躁、盲目悲观等。有些孩子平日成绩很好,一临大考就乱了方寸,总犯一些刚交卷就后悔的低级错误。
 
  良好心态的培养,在考试前尤其关键,家长们可考虑在此方面多下点功夫。
 
  3、帮助孩子准确定位。如果发现孩子比较紧张时,最好的办法是实事求是地为他分析所面临的情况。因为,并不一定是成绩好特别有把握,才会不紧张。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准确定位,同样也能够摆正心态,消减紧张。
 
  例如150分的数学卷,考生平时分数在130分左右,那么就把这个分数作为一个自我目标。发现不会做的题目时,就可以告诉自己,本来就有20分的题目不会,不必过分紧张。
 
  4、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不用多唠叨他的学习,适度关心和鼓励就行。同时,考试日子越来越临近,神经也越来越紧绷,这时候觉得自己开始小紧张了,其实是好状态,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