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生物 > 正文

2019中考生物:人的性别遗传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4-17 11:58:46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设计思路:

1.依据课标,吃透教材,确立目标

“人的性别遗传”是在前三节学习的基础上,从染色体入手,解释学生关注的人类性别差异问题,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从而消除对性别的神秘感,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关于性别的遗传教材的最后还是落脚在基因水平上,是一种知识的拓展。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人的性别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二是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以及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和类型有何区别?三是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三个知识目标。教学不仅要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满足学生对人类性别遗传的知识需求,还要通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做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思想观念三位一体、互相包容。

2. 活动探究,激趣激疑,实现目标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活动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调查活动,和模拟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在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生能力和科学的思想观念。活动设计既要让学生动起来,又要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使二者有机统一,既“激趣”、“ 激疑”又“增知”“增能”。因此,我准备让学生课余时间,开展调查性别比例的活动,课上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实验。这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开展探究学习,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3.合理分组,合作竞争,巩固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小组,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集众人的智慧,更好地解决问题。把竞争引进课堂,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展示活动探究结果,回答巩固练习,在小组间展开竞争。让合作和竞争并存,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巩固目标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了解人的性别与基因的关系。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调查学校、社区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培养学生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三、情感教育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人类的性别差异由染色体决定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对染色体排序图的观察和思考来解决。

教学难点

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的道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来突破。

教法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合作和交流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教学目标、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与交流。

教学中通过调查、模拟实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指导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一、教师活动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调查学校的男女生比例、到计生部门调查社区的男女比例,有条件的小组上网查阅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同数量的写有22+X或22+Y的卡片。

二、学生活动

1.按照教师布置,分好活动小组,开展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调查结果 引入新课

引言:同学们,课下各小组都展开了调查活动,下面请各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

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小组的调查做必要的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分析调查结果。

设问:你们产生了哪些疑惑?或者说想了解哪些问题?

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突出本节课的探究重点。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与其他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小组内讨论分析结果,得出男女比例接近1:1的调查结论。

思考,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逐步提出:男女性别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首先让学生展示课下的调查结果,这样在教学的一开始就使学生活动起来了。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逐渐发现问题,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目标的明确学习针对性才强。

师生互动

解决问题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出示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和问题提纲:

(1)在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中哪一对有差别?这对染色体的差别可能与什么有关?

(2)两幅图中,哪幅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是女性的染色体?

(3)哪些是常染色体,哪是性染色体?

(4)图中哪条是X染色体,哪条是Y染色体,二者在形态上有何区别?

(5)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产生的精子和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各有几种类型?

(6)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表示方法?

教师在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解决以上问题。

导语:在农村很多人把生男生女的责任都推卸到妇女身上,这样对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每小组有两个盒子,一个里面装的是相同数量的写有22+X和22+Y的卡片,代表男性的精子;一个里面装有22+X的卡片,代表女性的卵细胞。同学们分别从两只盒子里个抽取一张,组合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判断是男性的还是女性的依据。把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探究过程。

提问:思考一下你们的课前调查结果。男女比例1:1有什么意义?有人做性别鉴定,根据个人的意愿来决定要男孩和女孩,这样做对吗?对社会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生育观念?

我们知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性别是否也与基因有关。引导学生看教材39页的小字部分。

仔细观察、分析,小组内相互交流,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启发、补充下,逐渐解决问题。

发现并表述出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上相同。但没有标号的那对差异较大。并大胆猜测这对染色体可能与性别有关。

阅读教材37页的文字叙述,逐渐认识X染色体和Y染色体,从而能区分出两幅图中,哪幅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是女性的染色体。

练习写男女体细胞染色体表示方法:男—22对+XY,女—22对+XX。

精子:22条+X或22条+Y

卵细胞: 22条+X

学生思考,回答。

分组开展探究实验,记录探究结果,并分析得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结论。

结合课前调查,思考,分析。

看书了解、交流。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宰者。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教具,设计问题提纲,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男生女是一个教难理解的抽象问题,通过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使问题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通过这种游戏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乐于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归纳等能力。达到顺利突破难点的目的。

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确立男女平等和正确的生育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扣学习目标。

学生谈本节学习收获,总结知识获取过程和学习方法,并提出新的疑问。

让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

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

课外延伸

提问:性别决定与外界环境因素有关吗?

记录问题,课下查阅资料解决

学无止境,让学生适当的进行知识拓展

教学反思

我在讲“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问题中,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教材中的图示,在黑板上分析,生男生女的道理,得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结论?一种是按照本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统计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结果,我发现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而且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十分理解的样子。第二种教学方式,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并且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讲解比较抽象,学生在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能进行机械记忆,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二种教学方式中做到了“做中学,乐中学”,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兴趣高,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科学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不是放在如何“教”,而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乐学”。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