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考生化悲愤为力量,动力十足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有的考生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反之,面对优异成绩,不同考生的状态和心情也不相同。这是为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个体如何对考试结果归因有关。有时,不合理归因会对考生学习产生致命打击。
小雷是一名性格文静内向的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初三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不尽人意。她很受打击,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脑子笨,还相信一些传言:“女生普遍没有男生聪明,即使小时候学习好,进入中学也会跟不上。”之后,她便浑浑噩噩,成绩一日不如一日。班主任注意到小雷的情况,与她私下进行交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用强化玻璃将它们隔开。起初,鲨鱼总想游过去猎杀热带鱼。它不断地冲撞玻璃,有时甚至撞得伤痕累累,奈何只是徒劳。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鲨鱼放弃了。有一天,实验人员拿走了那块玻璃,鲨鱼仍然只在自己之前活动的范围内游动,不曾去对面猎杀热带鱼。鲨鱼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已经深信自己并没有能力猎杀热带鱼。可鲨鱼真的没有能力捕杀热带鱼吗?不,只是它归错了因。班主任对小雷说:“你就像那只鲨鱼。”小雷若有所思,眼睛亮了起来。在接下来的模拟考试中,她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原本成绩优异的小雷将考试失利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一蹶不振。当她意识到几次考试不理想并不是因为自己脑子笨,而是另有原因,比如松懈、不够努力,或是学习方法不合理,没有及时调整。理性分析后,她信心倍增,重整旗鼓,发奋努力。
中考只是考生学习生涯的一个节点,不是终点。考生要合理分析考试结果,这对之后能否以良好状态踏上新的学习征程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对归因理论深入研究后认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其他六因素是人们对成败归因的主要方面。按这六因素的性质,韦纳将其分为3个维度:一是因素来源。能力高低、努力程度等属于内源型,任务难度、运气等属于外源型。二是稳定性。例如能力高低、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型因素,努力、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三是可控制性。在韦纳提出的分析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均为不可控因素。
韦纳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自身情绪反应和后期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若考生把考试成绩很差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外源型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这次考题太难了”“老师教得不好”等,就不会产生内疚、羞愧等情绪,也不会找老师寻求帮助,做出进一步努力,面对未来的学习任务也会缺乏学习动机。若考生把成绩差归因于自身能力差,认为“我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就会缺乏学习自信心,并对学习产生惧怕和自卑心理。特别是长期和多次考试不理想时,考生甚至会自暴自弃,难以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老师和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鼓励,帮助其重树信心。同时,要对考生给予更多指导和反馈,表示相信他的能力,坚信他通过不懈努力和调整学习策略能有所进步。
如果考生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则倾向于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意识到,成绩不理想通常是因为自身努力不够,并鼓励孩子。也有考生虽然很努力,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合理导致事倍功半。这时,父母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及时发现学习方法的偏差、掌握正确方法。当考生考出好成绩,不同的归因也会对其情绪和今后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若考生将好成绩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等内源型因素,就会产生强烈自信心,认为付出是有收获的,会倾向于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拥有持续的学习动力。若将成绩归因于运气、环境等外源型不稳定因素,会认为今后能否考出好成绩是不确定的,跟自身没有太大关系,对今后学业成功不报很高期望,也没有强烈动机投入到学习中。
因此,理性看待考试结果,科学分析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考生调节心理状态和更好迈上新的学习征程十分重要。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