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20-12-16 00:00:00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8题为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9-10题为填空。)1. A 2. D 3. B 4. D 5. A6. B 7. D 8. C9.(2分)示例一:烟柳画桥是风景,让人心旷神怡;示例二:发上霜雪是风景, 让人感动心疼。(每空1分。语言通顺,表达合理即可得分。)10.(2分)(1)芳草萋萋鹦鹉洲 (2)千里共婵娟 (3)受任于败军之际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任选两句作答,如果全部作答 只批改前两句。)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11-14题。(12分)11.(2分) A.修葺 B.闪 12.(4分)景物(环境)描写;(1分) 作用:①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 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1分)②表达了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 精神的赞美之情;(1分)③照应题目,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分)13.(3分)插叙(1分);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意思接近即可)。(2分)14.(3分)①指出雷锋精神的内涵(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1分) ②写出具体做法;(1分)③语言表述。(1分) (围绕“雷锋精神的内涵,传承雷锋精神的做法”展开即可。)
(二)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15-19题。(14分) 15.(1分)逻辑顺序(错字不给分)。 16.(3分)①“二十四节气”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②“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③“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④“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满分) 17.(3分)不能删去;(1分) “可能”表估计、推测,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没有特别之处”,太过肯定,与实际不符;(1分)“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分) 18.(4分)举例子(错字不给分);(2分)举人们根据节气变化来添减衣物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的特点。(2分)19.(3分)示例:①惊蛰,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②清明,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在清明节这一天,各地有在门口插杨柳条、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的习俗。③谷雨,“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④立夏,是夏季的开始,立夏后气温明显升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⑤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我国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三)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20-24题。(14分) 20.(4分)(1)举:选拔,任用。(2)过:犯错误 (答“错误”不给分)。 (3)衡:同“横”,梗塞,不顺。(4)喻:了解、明白。 21.(2分) C (曾:同“增”,增加。其他为使动用法) 22.(2分)(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容易灭亡。 23.(3分)①战国;(1分) ②儒;(1分)③例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只要是孟子名言,书写无误,均可得分)(1分) 24.(3分)文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1分)举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经过十年,越国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身死而国灭。(2分)(事例中要包含“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两方面内容,只写其中一个方面只得1分)
三、作文(40分)25.
推荐浏览:初中语文知识点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