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自古以来被中国人视为民族气节的代表,是一种美丽、实用而祥端的植物。
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从识竹、种竹、用竹到升华成文字、绘画、文艺、建筑、园林作品、人格力量、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竹文化已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遗风。中国是世界竹文化的发祥地,正如着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史后认为,东亚文化乃是“竹文化”!
在竹文化的庇佑下,我国古代涌现出了一批批为竹而生、为竹而死、以竹为居的文人雅士。
在古代以竹伴居成风,正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他们看来的是“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观点,所以用于名人的字、号更是不计其数。魏晋时的阮籍和嵇康七人,因爱竹而常在净美清幽的竹林中聚会,谈文论世,号称“竹林七贤”,唐代“竹溪六逸”常以竹林为家,赋诗吟箫。宋代的苏轼曾说:“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皮,履者竹鞋,食者竹笋,焚者竹薪,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更是将一生寄托雨画竹之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的一首着名的咏竹诗。他为官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甚是清正;罢官时,“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那么地不恋荣华,一身正气;弃官时,“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定居扬州卖画,自食其力。
可见,竹文化的影响甚深、甚广。
竹,吾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传颂,也深深地打动着千万人的心。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它虽然空心,但它那是为了容下千千万万的民族精神而留下的虚心。几千年来,竹佷自然地被文化雅士当作遣怀寄兴的媒介。
竹雨人一样有着很美的名字,多因诗而起,如“苍龙”,出自于苏轼的“卧听谡谡碎龙磷,俯看苍苍玉立身”;“寒碧”,起因陆游的诗句“插棘编篱谨扶持,养成寒碧映涟漪”;还有“琅玕”是出自杜甫的诗句。
竹文化从古至今都是支撑着整个华夏文明,它的高尚情操理应是龙的传人所应有的精神。走近竹林深处,我们因此宁静而致远;居于竹林深处,我们因此淡泊而明志。
竹林深处——我们的内心深处。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