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6-07 23:29:05
请记住,父爱其实常常伴在我们左右,请张开双臂,拥抱父爱吧!
精彩析评
这是一篇标新立异的考场作文,很好地体现了文体创新技法。考生用"片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旁白""画外音""片尾"七个篇章结构全文,生动地表现了父亲的担心、焦急、挂念和无怨无悔,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通过镜头辑录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考生对"镜头组合体"运用得极为娴熟,通过"镜头"来叙述故事,而且在叙事后及时插入了"旁白"和"画外音",起到了叙议结合的效果。"片头"破题,"片尾"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这就是创新文体技法的魅力,瞬息间尽显篇章的形式之美,经济而实用。文章主旨统摄于主体巧设的几组镜头,对文章样式进行了精美华丽的外包装,让阅卷老师在最短时间内直击文章的灵魂。
真题精练
中考真题(2015年成都)作文。(60分)
"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郎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目是"挥手自兹去"。该题目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
材料告诉我们,"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这首送别诗,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这道题目不难写,难的是写出高分作文。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立意要新,切忌人云亦云。"挥手自兹去",意思是挥手后从此地离开,因此本题的题眼就在于"挥手"和"去","挥手"就是告别,"去"就是离开。写作的大方向就是"离别"。从"离开""分别"的角度立意,写分离和告别都是切题的,重要的是与谁离别,表达什么感情。绝大部分同学会写与初中生活的告别,与校园离别,但如果想作文脱颖而出,想得高分,就应另辟蹊径。可以写一个人,比如写与父母离别,与亲朋好友离别;可以写一个地方,比如写与故乡离别;可以写一段时光,比如写与少年时代离别;还可以写与孤独离别,与失败离别,与过往的生活离别……至于表达的感情,除了惜别以外,可以有一点豪迈,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送友人》这首诗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这也在暗示考生写作时可以考虑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内心的成长,生命的蜕变,都能在此题目下尽情抒写。
第二,选材要新,切忌陈词滥调。如果写记叙文,应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可选择那些"新奇特"又能体现中心的材料,避开那些大家都熟悉的初中生活情景,如操场、花园、小径,刻苦学习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考前复习的烦躁、苦闷,想要逃离时的不舍、激动,等等。要选那些别人感到陌生,但你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景,使之形成画面,传递感情。能否运用更具体、更有代表性的事例与情节来表达思想成了区分优秀作文与普通作文的重要标志。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应围绕中心论点,选择古今中外的事实和理论论据进行说理。
第三,写法要新,切忌"老三段"。写记叙文,如果你要会编故事,来点倒叙插叙、以小见大、先扬后抑、对比衬托,最好写小小说;写议论文,你要学会运用事例论证、比喻论证,来点排比、反问,最好写成议论性散文。
总之,看了材料,读了题目,你首先想到的,别人也可能想到,你就不能写。如果想要作文脱颖而出,得高分,最好另辟蹊径。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