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6-08 21:21:35
4.根据本文内容,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_______,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钥匙,要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词义,并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的词义。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的题型有:(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2)辨析常用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3)对词义的理解能沟通,链接,触类旁通;(4)能在给定的语境中恰当运用文言实词或虚词。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平时要多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实词的词义或虚词的用法。在做题目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从文章整体理解入手,抓住关键词语,瞻前顾后,学会揣摩,准确辨析,并且要善于联想曾经学过的相同或相类似的字词的含义,然后准确答题。
本题考查实词"亡"的意义,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思考词语"亡"的意义,例如①"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意思是没有之义;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是逃跑之义;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中的"亡"是丢失之义;④亡羊补牢中的"亡"是丢失之义。本文中的"亡"与③④中的"亡"意思相同都是丢失之义。第二题本题重在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识别应当从掌握通假的规律入手。构成通假的前提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具体而言,通假的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用"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③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替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固以怪之矣""以"通"已"。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道题中的"反"通"返",是返回,回来的意思。
2.本题重在考查常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结构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结构,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只有掌握这些特殊句式,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的确切意思。本题考查的是其中的省略句。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很多,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今天读文言文应当能准确地补出省略成分。省略句有几种情况:A.省略主语。如"(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B.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C.省略宾语。如"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D.省略介词。如"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答题时要瞻前顾后,仔细辨别推断。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