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6-12 23:17:22
8、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9、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0、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
1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
13、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14、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1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16、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17、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8、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20、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1、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