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语文 > 基知辅导 > 正文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诗词赏析(2)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8-06 16:01:35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第六讲 诗词赏析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D 6.A 7.C 8.D
 
  9.(1)D (2)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 颇为浓厚的禅隐
 
  10.(1)浩荡 (2)D
 
  11.(1)C 理由是:其余三项可看作“豪放派”风格,而C属于婉约派。 (2)A (3)示例: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③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如弓。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2.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13.豪放、热情 凄愁 借景抒情
 
  14.(1)知时节(或:当春发生)。 (2)第二联从听觉来写,第三联从视觉来写。(3)示例:潜;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15.示例:[内容]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写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寓含着深刻的哲理。
 
  16.(1)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旗、寺庙、春雨等。 (只要答出四点即可) (2)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 (3)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 ②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17.⑴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18.(1)“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2)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9.示例:“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20.①早莺争树(莺争暖树) 草没马蹄 ②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1.(1)鸣鞭、挥鞭 (2)落花 自己 国家(或民族)
 
  22.(1)A (2)“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闲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23.(1)卷土重来未可知。肯为君王卷土来? (2)①项羽 ②《史记》 ③司马迁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4.(1)E (2)改“望”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望”即有意远看,改“望”此篇神气索然。 (3)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2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26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7.(1)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之情。(答出“怨愤”之意,即可。) (2)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28.(1)偏知。 (2)春风一吹,万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昆虫在篱笆、墙角发出声声鸣叫,透过绿色窗纱传了过来,这不正是春天来了吗?
 
  29.①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②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0.①春天黄昏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1.①江、鸟、山、花 鲜明的色彩 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