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数学 > 学习方法 > 正文

数学题不会做,看了答案却懂了?做到这4步,你的数学轻松120+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8-20 14:07:32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基础题目没思路: 知识点没有吃透
 
  今天刚学会新的知识点,晚上回去做作业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路,看了答案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运用这个知识点。
 
  通常这种情况说明你的知识点没有吃透,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没有做题思路。比如,你可能知道定理讲了什么内容,但是你却不知道定理该在什么时候应用,该怎么使用。
 
  中难度题不会做: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搞懂
 
  有些同学基础题,选择填空题都能懂,因为很多时候这些题目只考察1个知识点。到了大题,综合了几个知识点的题目,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在学每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都只是涉及小范围的前后几页知识点的关系,但是大范围的知识点关系网没有组建好。
 
  数学不用背,靠的是理解,这是不存在的!
 
  很多学霸经验分享都说理科是完全靠理解,这个方法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真的不是那么适用。
 
  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代表可能连知识点都记不牢,既然基本都没掌握,谈何理解。
 
  背知识点
 
  做题的时候没有第一个反应出应用这个知识点,很有可能是你压根对这个知识点不熟悉,所以用最原始的方法就是背下知识点,数学的知识点都不长,怎么会难倒背下所有语文古诗词的你。
 
  背例题
 
  不懂的问题,看了答案之后懂了,还要背下来。虽然这是一个“很笨”的方法但是却很有用。背一道例题只需要5-10分钟的时间,通过一定的积累之后,到了考试你就发现你的努力没有白费。
 
  敲黑板:无论是背知识点还是例题,都要能够熟记到可以能够默写的程度。在背例题的时候要注意在背的同时,注意解题的思路。在背知识点,背例题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见效果。
 
  要学会抄答案
 
  当你做题目的时候,你总会有一些思路,但是可能因为太过零碎,没有凑成完整地答题思路。这时候你选择去看答案,把答案抄下来。
 
  不要单纯地只会看答案抄答案,抄也要学会技巧。
 
  要回想自己卡在哪一个步骤
 
  在看答案的时候要去回想,之前到底写到了哪一个步骤写不下去,又或者是哪一个知识点遗漏没有想起来,用铅笔轻轻地在题目里面标记。
 
  用答案推导题目
 
  如果对于完全没有头绪的题目,看完答案之后,要回去对照题目。找出题目的哪一个条件可以引用到这个知识点。这是一种逆向思维,通过答案将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起来并且进行推导。
 
  敲黑板:记得抄完答案之后不可以放着不管,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思路整理。要多回顾自己没有思路的题目。
 
  集中整理不会做的题
 
  很多时候你做题没有思路是因为练得少,但是题目犹如汪洋大海,永远都做不完。
 
  所以这个时候题目不在多,而在于精。精练才是学习地正确打开方式。
 
  题目整理是指对于在练习和考试中不会的题目进行汇总,最好是每个星期进行对于自己在这个星期做过练习题中不会的题目集中整理。
 
  考查知识点:
 
  写上这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题目:把不会的题目剪下来贴上去。
 
  总结:整理做题思路,卡在了哪一个点上面。
 
  抄写题目
 
  把在这个星期或者考试中不会的题目都剪下来,然后贴上去,先不要急着把答案抄上去,先自己做一遍。
 
  因为之前不会的时候已经看过答案了,也背过答案了。这一次整理的时候就要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道题目。
 
  可以用铅笔作答。
 
  考查知识点
 
  当你做完题目对完答案之后就要开始总结知识点,对照答案,把相对应的知识点写下来。
 
  如果你还是不会解这道题目就更加要在知识点上面下功夫,标记重点记号,背下知识点。
 
  总结栏
 
  做完题目和总结完知识点之后,需要对于做题思路进行总结。回想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卡在了哪个点。
 
  敲黑板:建议每到周末都对自己的不会的题目做一下整理,如果不会的题目太多了,建议每3天总结一次。整理完题目之后记得要回顾,最好每天抽15分钟时间看看整理的题目。
 
  攻克自己的弱点
 
  通过整理题目,你会发现自己的漏洞,例如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应用题。这个时候你就要开始找这样类型的专题进行强化。
 
  通过强化练习之后,以后遇到这样类型题就会得心应手。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熟练双向推导思维的训练,即正向推导思维和逆向推导思维双管齐下。
 
  鉴于数学题目总是有题干和问题两个部分组成,前者给出条件,后者提出要求,而考生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题干和要求之间用已知的数学结论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所以不同于纯粹地走迷宫,有数不尽的岔路,数学解题并不是一个单向推导的过程,它更像是一个橄榄形状,头(题干)尾(问题)已经决定了,中间的路径虽然膨胀了但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再以迷宫作比喻的话,相当于迷宫的入口已经明确给定,而出口即使没有像证明题那样给定但是也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双向推导的意思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既从题干入手,也从问题入手。个人更喜欢逆向也就是从问题入手,这样目标更明确。具体说来:
 
  步骤一:把题干细分成条件1、条件2、条件3.......作用定义定理定律等可推出第一层推论1(从条件1、条件2推得)、第一层推论2(从条件1、条件3推得).........然后依次类推从第一层推论到第二次推论1、第二次推论2......值得注意的是,当你获知一个推论后,它和其他的条件和推论一起都变成了已知条件,没有层级和先后顺序之分,举个例子来说第三层推论可能是有条件2和第一层推论1而获得的,这就增加了思考的容量和难度。
 
  步骤二:从问题反向推导,也就是说问问自己,如果得出哪些结论(倒数第一层推论1、倒数第一层推论2、倒数第一层推论3......)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依次类推,从倒数第一层推论到倒数第二层推论1、倒数第二层推论2、倒数第二层推论3........
 
  步骤三:将步骤一和步骤二中的推论进行配对,如果能在半路上成功相遇,也就是说当第m层推论=倒数第n层推论时,这个做题的逻辑链条就完整了!刨去表述上的问题,原则上你就会做这个题目了。
 
  前两个步骤是发散性思维,力求全面思考不留死角,这种训练做得越多一道题目复习到的知识点也越多。
 
  一般高考难度的题目这个m和n的数值不会太大,弯弯绕绕五六个已经很多了,所以思维量并不大,推论和推论之间是用已经学到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的,所以基础知识储备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考试范围里的那些定义、定理、定律、推论等等都必须熟记、理解和掌握,当然这不仅是背诵的问题,而是不断应用的结果,方法论我放在最后讲,为避免抽象,我先举个例子:
 
 
  因为17比较简单,我们直接解18题,应用方法以后,解题框架就会变成这样:
 
 
  虚线左边是正向推导,虚线右边是逆向推导,而红色部分是会被写进答题纸的步骤,其余的思考都不会被阅卷老师看到。
 
  囿于篇幅限制,省略了部分思考,但是大体的结构已经体现出来了,所以越对题目有通盘的考虑则『自己想不出,看答案恍然大悟』的症状就越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这个过程熟练了以后就不再需要画这么详细的流程图,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脑子里形成整个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题感。技巧纯熟的考生在一边读一道普通高考难度的题目时一边就能够快速的用推论将题干和问题联系起来。
 
  怎么打开数学做题思维?
 
  ① 熟记知识点
 
  ② 把不会的题目背下来
 
  ④ 整理不会的题目,再次检验自己是否掌握
 
  ⑤ 强化训练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