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生物知识点 > 生物与生物圈 > 正文

初中生物练习题之生物的进化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9-08-25 09:32:44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二)同步训练题和解析
 
  课堂达标训练
 
  1.19世纪,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著名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生物学家是
 
  ()
 
  A.达尔文B.孟德尔C.胡克D.巴斯德
 
  2.(2013·济宁学业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济宁市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微山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宁市内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荷花)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A.各县气候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
 
  B.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
 
  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3.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蛋鸡每年可产卵200~300个,出现这种现象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D.食物不同的结果
 
  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的喙形和大小不同说明()
 
  A.它们都不适应当地环境
 
  B.它们吃不到食物
 
  C.喙形和大小都与其所吃的食物相适应
 
  D.它们不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5.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春小麦连年冬种就可以变成冬小麦
 
  B.因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食蚁兽的舌变得很长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
 
  D.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6.下列关于长颈鹿长颈性状形成原因的描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为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子形成的
 
  B.上帝创造的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是变异的结果,与遗传无关
 
  7.农业科学家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C.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D.害虫的抗药性变强是有利变异
 
  8.生活在岩洞中的"盲鱼",因长期处在黑暗环境中,其体色变浅,视觉退化,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B.食物影响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D.水质影响的结果
 
  9.(2013·枣庄学业考)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10.(2013·天津学业考)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11.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多种"达尔文地雀",达尔文对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这些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
 
  (2)它们要生存下去,就得与环境之间进行,该过程中具有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殖后代,这叫。
 
  (3)它们通过使不断积累和加强,便形成了许多新品种。
 
  (4)生物的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课后巩固提升
 
  1.(2013·龙岩学业考)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非常接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神经调节的结果D.激素调节的结果
 
  2.(2013·绵阳中考)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出现定向的变异
 
  C.生物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竞争
 
  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2013·东营学业考)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下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4.(2013·威海学业考)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棉铃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
 
  C.少数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杀虫剂使棉铃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5.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6.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7.如图表示生活在稀树草原上的斑马。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斑马的进化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这种特征一般是的,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环境对斑马起了
 
  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8.(拓展探究)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使用DDT。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使的家蝇被淘汰,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DDT处理,和的家蝇都存活下来。
 
  (2)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体现了生物变异的方向一般是。
 
  (3)A组中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家蝇与DDT之间的来实现的。
 
  (4)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5)A、B两组只对家蝇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可行吗?。为什么?。
 
  (6)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提一条既能控制家蝇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建议:。
 
  答案解析
 
  课堂达标训练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生物学家的了解。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经过大量的考察和研究,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胡克是英国博物学家和发明家,发现并命名了细胞;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2.【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工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区别。由于荷花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的变异类型,根据人们的不同爱好和需要,对荷花的变异加以选择培养,从而形成了品种繁多的荷花,人工选择比自然选择快得多,形成一个稳定的品种需要的时间短得多。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人工选择的理解。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人们选择出产蛋多的鸡进行培育,并通过遗传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逐渐培育出每年可产卵200~300个的鸡。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地雀的喙形和大小不同的理解。达尔文在航行到南美洲西海岸太平洋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发现,群岛上栖息着13种地雀,这些小鸟的共同祖先是从南美洲迁来的,但每一种地雀的喙形和大小都与其所吃的食物相适应。
 
  5.【解析】选C。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现象,要遵循如下原则:变异-选择-遗传。即首先是生物产生了变异,其次是在变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最后是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把变异遗传给后代。春小麦和冬小麦是两个品种,春小麦不会由于连年冬种而改变性状,因为环境的影响是不遗传的变异。B和D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由于长期使用或长期不用而形成的;在鹿群体和狼群体中,都有跑得快和跑得慢的个体,跑得快的狼能吃到跑得慢的鹿,而跑得快的鹿得以生存,跑得慢的狼和鹿都逐渐被淘汰。因此,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
 
  6.【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长颈鹿的长颈是一种变异,是生来就有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长颈的性状是通过遗传一代代积累的结果,所以A、B、D三项均错误。
 
  7.【解析】选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害虫群体中本身存在着抗药性的变异,农药对害虫起到了选择作用,对害虫而言,能抗药的有利变异在施用药物后能够生存下来,并代代积累,使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因为岩洞中长期是一种黑暗的环境,色素不易形成,视觉基本失去作用,其他感官发达反而容易在黑暗环境中寻找食物,逃避敌害,生存下来,这是"盲鱼"长期适应黑暗环境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解析】选D。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知识和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达到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本身能产生许多不定向的变异,经过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生物得以进化,结果便适应了环境,使其能在这种环境中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而不是严寒使得三叶草变得耐寒。
 
  10.【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1)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昆虫容易被风吹到海里,是不利变异,无翅或残翅昆虫不易被风吹到海里,属于有利变异。(2)海岛上能抵抗大风的昆虫存活下来,不能抵抗大风的昆虫被淘汰,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到了选择作用。(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是自然选择。
 
  答案:(1)有利(2)选择(3)自然选择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选择的形成过程。(1)达尔文认为,地雀祖先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2)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产生对生存不利变异的个体不适应环境被淘汰,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现象;(3)生存下来的个体繁殖后代,把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遗传给后代,并在遗传过程中逐渐积累加强,形成各种各样的地雀;(4)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1)差异
 
  (2)生存竞争有利变异适者生存
 
  (3)遗传有利变异
 
  (4)多样性适应性
 
  课后巩固提升
 
  1.【解析】选A。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过程。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北极熊的祖先个体之间存在着体色不同的变异,在生活过程中,体色与环境不接近的个体容易被敌害和猎物发现,不适应环境被淘汰;体色与环境接近的个体不易被敌害和猎物发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生存下来的个体体色都与环境接近,这个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2.【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包括四方面内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各种生物普遍具有繁殖大量个体的能力,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自然界的生物,本身都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但这种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生物学基本理论应用理解的能力。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代代使用的结果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理论,与达尔文的观点不符;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会产生定向的有利变异;角马的繁殖是为了种族的延续,与角马的角的发达没有直接的联系;角马的角发达是争夺配偶的有利变异,且能通过生殖和遗传不断积累和加强这一性状。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棉铃虫个体之间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开始使用杀虫剂时,抗药性弱的棉铃虫死亡,抗药性强的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棉铃虫,繁殖的后代还会产生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杀死,抗药性强的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棉铃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效果越来越差。
 
  【拓展延伸】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1)害虫对农药的抵抗作用有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
 
  (2)开始时,抗药性弱的害虫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个体生存下来,并将抗药性强这一性状遗传下去。
 
  (3)抗药性强的个体一代代将抗药性强这一性状积累并加强,使得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虫效果下降。
 
  (4)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着选择的作用。
 
  5.【解析】选D。达尔文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会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竞争,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地雀中存在喙尖而长和喙粗而尖、凿状等变异,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不具有尖而长喙的地雀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解读图示可知:(1)海豚、黑猩猩、鹿、蝙蝠、棕熊、鼠的共同祖先是原始的哺乳动物;(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既有适应环境的,也有不适应环境的,但选择是定向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所以出现了现在的不同类型的哺乳动物;(3)现在由于不能满足当时的进化条件,所以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不可能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7.【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变异性且没有方向性,这种不定向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并且产生后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斑马体色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而形成现代的黑白相间的体色,这是经过长期的定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答案:(1)变异不定向遗传和变异
 
  (2)生存竞争定向选择方向
 
  (3)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8.【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1)家蝇中存在有抗药性的个体和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2)探究实验必须具备可重复性,只做一次就得出结论是不可行的,这样容易造成偶然性带来的实验误差。
 
  答案:(1)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抗药性强遗传
 
  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差异不定向的
 
  (3)生存竞争(4)DDT的有无
 
  (5)不可行实验次数不能太少,以避免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6)利用生物防治或搞好环境卫生(合理即可)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