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生物知识点 > 生物与生物圈 > 正文

初中生物练习题之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参考答案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9-08-26 11:14:53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了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原始大气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原料;原始海洋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场所;紫外线、闪电等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能量。而那时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生命进行厌氧呼吸。
 
  2.B解析: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等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降雨汇入原始海洋,并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原始界膜,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这种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当具有了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后,原始生命便诞生了。
 
  3.C解析: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的阶段至今未被证实,但它是生命起源的必要条件。
 
  4.B解析:胰岛素是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
 
  5.B解析:原始地球的客观条件是原始生命起源的必要条件,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存在。
 
  6.B解析: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流经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在原始海洋中,在原始海洋中有机物之间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原始生命。在陨石中发现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和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这说明原始生命可能来自于其他星球。
 
  7.D解析: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都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D项能正确的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8.D解析:越久远的地层中的化石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居多;越晚近地层中情况则相反。化石证据能证明生物进化的三大趋势。
 
  9.B解析:原始单细胞生物要完成生命活动,必须依赖于周围的水环境。
 
  10.A解析:细胞色素c是一种具有104~1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从进化上看,细胞色素c是一种结构相对稳定的分子。据科学家估计,它的氨基酸顺序每2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正因为细胞色素c分子变化的缓慢和保守,所以它在进化过程中才能被保留下来。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反映了这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所了解的几十种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分子中有27个氨基酸残基是相同的,其余的氨基酸残基则随生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差异。这些差异说明生物间的同源性程度,差异越小,表明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差异越大,表明亲缘关系越远。
 
  11.D解析: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迅速重演了它们祖先的主要发育阶段,即都有尾。同时,也说明古代脊椎动物原始的共同祖先生活在水中,所以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鳃裂。
 
  12.B解析:古生物学是根据生物化石所在地层的地质年代,确定化石所属生物种类和产生的顺序,从而获得生物进化关系的科学;比较解剖学是利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生物的器官位置、结构及起源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对生物进行的研究,对不同生物中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单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得出差异,从而确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13.C解析: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体表是浅色的。深色的桦尺蛾易被捕食者发现,而浅色的个体不易被发现。后来,由于该地区城市工业的发展,环境受到了污染,树皮被熏成黑褐色,浅色桦尺蛾的数量逐渐减少,深色桦尺蛾的数量逐渐增多,因为浅色桦尺蛾易被鸟类捕食,而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鸟类捕食。桦尺蛾体色的变化表明:环境的变化影响了桦尺蛾的生存,与环境相一致、形成保护色的个体容易生存;反之则容易被淘汰。
 
  14.B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对变化了的环境条件能够适应的变异类型(有利变异)可以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使有利变异逐代得到积累和加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不利变异)则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因而形成的生物种类和形态结构也不同,也就是说现代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D解析:直立行走使人类祖先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呈"S"形等。
 
  16.B解析:生命起源是从无机物到原始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由非生命物质在原始海洋中组成生命体。由于生存环境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转向地面生活,前肢演化出能劳动的手,后肢用于行走,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是人类的起源过程。
 
  17.B解析:在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环境的改变使古猿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进而使身体结构发生变化,使直立行走成为可能。
 
  18.D解析:火的发现,使古人类由吃生食改为吃熟食。饮食结构的变化,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从而提高了制造工具的能力;复杂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脑越来越发达。但火的使用并没有将前肢解放出来。
 
  19.A解析: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
 
  20.C解析:人类的进化过程是极其漫长的。
 
  21.A解析:此题考查古猿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及这些变化的重要性[来源:Zxxk.Com]
 
  和先后顺序。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直立行走的出现是其他各种变化出现的先决条件。题中的四个选项均为古猿在营地面生活后所发生的重要变化,但由于两足直立行走使人类祖先的前肢解放出来,为进行各种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是其他变化不能做到的。所以最重要的变化是由四足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来源:学。科。网Z。X。X。K]
 
  22.D解析:类人猿也会和人一样患相同的疾病,如天花、感冒和肺结核等。
 
  23.B解析:在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环境由温暖湿润变得干燥寒冷。
 
  24.B解析: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25.D解析:猩猩属于类人猿,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26.(1)直立行走。(2)说明能人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并且用这些工具来打猎以维持自己的生活。(3)说明北京猿人可以使用火。(4)脑容量的增加使早期人类具备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条件,同时大脑增加了新功能,能够利用语言相互交流合作,总结经验,更加适应环境,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来源:Z&xx&k.Com]
 
  解析:从"露西"的骨骼化石来看,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下肢骨较粗壮,可支撑身体,利于直立行走。在同一地层中同时发现能人化石和石器、兽骨,可以推测能人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在北京猿人居住过的山洞发现了灰烬遗迹,可以推测北京猿人已经可以使用火。从"露西"到北京猿人,脑容量越来越大,说明人类在逐步进化,使人类早期具备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条件,而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进化,脑越来越发达,产生了新的功能,并产生了语言,群体间相互交流合作,更加适应环境,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27.(1)长臂猿与人类分开最早,猩猩次之,分开最晚的是黑猩猩和大猩猩。(2)我们应该保护猿类的生活环境,尽可能避免战争,减轻对猿类的危害。[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有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DNA分子的差异可以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DNA分子相差越大,说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DNA分子相差越小,说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2)人类的聪明才智,使人类从自然界的弱者变成了强者。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影响生物圈的面貌。而与我们同祖先的现代类人猿,却由于种种原因,数量日益减少。人类应当视类人猿等各种野生动物同自身一样,都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对于人类的近亲--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人们应当加强保护,善待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28.(1)微小、不定向的原始材料(2)生存斗争动力(3)定向选择方向
 
  (4)遗传种群[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29.(1)这说明了害虫个体之间存在着抗药性的变异。(2)产生曲线AB段的原因是在使用农药的环境中,抗药性差的害虫由于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被淘汰掉了。(3)曲线BC段说明了害虫向抗药性逐代增强的方向发展,这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起选择作用的是这种农药,这种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4)防止或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方法主要有:①轮换用药。不要长期、单一地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这样就可以切断害虫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②混合用药。两种作用方式和机理不同的农药混合使用,可减缓害虫抗药性发生的速度。③农药的间断使用或停用。当一种农药已经引发了某种害虫的抗药性以后,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该农药,则害虫的抗药性会逐渐减弱。
 
  解析: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各种变异后,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30.(1)原始祖先森林古猿(2)使用简单工具(3)类人猿(4)ABDF
 
  解析:基因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基因组的相似程度可直接反映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资料一显示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极近,他们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中,直立行走使四肢分工明确,前肢得到解放,用于劳动、取食、使用和制造工具,在群体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语言,并使大脑高度发达。类人猿虽然具有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但不会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脑的发达程度有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