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生物知识点 > 生物与生物圈 > 正文

初中生物练习题之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9-08-28 10:05:46

中考真题

免费领资料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班别____姓名______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水螅生活在中,通常会附着在上,身体几乎,顶端有多条细长的,呈对称。(辐射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食、防御)
 
  2、水螅的体壁由和两层细胞构成,两层中间填充无细胞的胶状物。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外胚层有刺细胞。
 
  3、水螅主要通过方式进行生殖。(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
 
  4、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等。
 
  5、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对称②体表有③。(刺细胞在触手处分布最多)
 
  6、涡虫背面呈色。背腹,体形象一片。身体呈对称,使运动更准确迅速。涡虫身体前端呈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
 
  7、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他们的生殖器官却。
 
  8、、、、都属于扁形动物。
 
  9、多数扁形动物中营生活的。(血吸虫寄生在肝脏和小肠的血管处,中间宿主是钉螺;绦虫寄生在肠内)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对称,②背腹③
 
  11、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水螅涡虫
 
  身体的对称性
 
  身体的胚层数
 
  运动能力
 
  相同点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里,靠吸食小肠中的食糜生活;身体呈;前端有、后端有。雄性尾部状[向腹面弯曲],雌性尾部。(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有发达的生殖器官,没有专门的器官。)
 
  2、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3、线形动物主要包括、、、等。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形、体表有、。
 
  5、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节,环带可辨别蚯蚓的前后端,具有生殖的作用。(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并协助运动)
 
  6、蚯蚓的呼吸:蚯蚓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
 
  7、蛭也叫水蛭,它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的物质叫,可以生产抗血栓的药物。蚯蚓的作用: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是优良的饲料
 
  8、环节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辅助运动。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3、贝壳是由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双壳类动物用运动,用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
 
  4、软体动物主要特征:①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大多有;②运动器官是。
 
  5、蝗虫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个单眼,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呼吸。体表有。(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6、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1对触角,一般有对翅,对足。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都分节。
 
  9、常见节肢动物有:蝉、蜜蜂(昆虫类);、蟹、水蚤(甲壳类);蜘蛛、
 
  。
 
  第四节鱼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脊椎动物:体内有组成的;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组成的。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种片,分别是、、、、臀鳍。(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1、;2、。
 
  8、鱼的身体分为、躯干部和,身体呈,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和的摆动以及游泳。
 
  10、鱼是用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1、生活在2、体表常有覆盖3、用呼吸4、通过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海马是。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而是软体动物;不是鱼,属于哺乳动物。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的前肢,可以;后肢发达,趾间有,既能也能。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2、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湿润的皮肤里密布可以辅助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有、、。
 
  4、大鲵又叫,终生有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5、两栖动物的特征:1幼体生活在,用呼吸2成体大多,也可在水中游泳,用呼吸,可辅助呼吸。
 
  6、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7、蜥蜴的头部后面有,因此它的头可以,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8、蜥蜴的四肢不能跳跃,皮肤表面覆盖着,能减少体内水分的。
 
  9、蜥蜴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卵的外面有保护。
 
  10、蜥蜴的和可以摆脱对的依赖,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11、爬行动物的特征:1体表覆盖、2用呼吸、3在陆地上。
 
  12、爬行动物举例:、鳖、、鳄鱼等。
 
  第六节鸟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7条
 
  1、身体呈,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前肢变成,展开呈扇形。羽毛分(飞行)和、(保温)。
 
  3、胸骨有,骨骼、、坚固,有些骨,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重量。
 
  4、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5、位于各器官之间,可以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可辅助进行双重呼吸(不管是还是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经过肺,即呼吸一次,在肺内发生两次气体交换)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系统发达,及时为飞行提供能量;食物残渣,及时排除,减轻飞行的。[具角质喙不是适于飞行的特点]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心脏四腔,心跳频率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
 
  8、鸟类特征: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进行双重呼吸。
 
  第七节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的体表大都,有保温作用,它们和一样,同属于。[其它类群属于变温动物]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体内发育,通过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雌性用自己的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兔的牙齿与狼的牙齿共同特点是有;根本区别是,这是与兔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4、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和,能够灵敏地感
 
  知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5、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被;、;牙齿有门、和的分化。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和组成的,骨和关节构成骨骼。
 
  3、人的骨骼由块骨连接而成,约占体重。骨连接包括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和活动的连接(即关节)
 
  4、关节组成:(关节头和关节窝)、、。
 
  5、及其外面的韧带有增强关节牢固性的作用;
 
  和具有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关节软骨可起到缓冲作用,并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6、脱臼是指从里脱落出来。(关节炎:发生病变而滑液分泌过多造成肿胀疼痛)
 
  7、关节在运动中起作用;骨骼起作用;骨骼肌起提供作用。
 
  8、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一块骨骼肌两端的着生在至少块骨上。
 
  9、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没有,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
 
  10、骨的运动靠的牵拉,骨本身不能运动。
 
  11、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受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绕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2、屈肘时,收缩,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手提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状态。人体任何动作的产生都需要多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而且要通过的调节作用。运动的完成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
 
  13、动物运动的意义(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4、动物的行为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行为的特点来分有、繁殖行为、(节律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多种。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另一类是在的基础上,通过因素的作用,由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15、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学习行为越多,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16、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能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7、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和。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条件一样,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
 
  18、"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19、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20、白蚁群体(蚁王:与蚁后交配。:产卵。工蚁:筑巢、喂养其它蚁等。兵蚁:)。狒狒群体(有等级制度:"首领"雄狒狒、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幼狒狒)
 
  21、群体中的是群体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
 
  动物的、和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靠气味[触角感知]进行通讯)
 
  蝶蛾类雌雄虫之间利用交流信息,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易挥发的物质。可以用来诱杀农业害虫的原理: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无法交配。
 
  22、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
 
  和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
 
  3、。
 
  2、各种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相互的关系。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总是维持
 
  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4、物质循环:(二氧化碳)从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返回的过程。
 
  ↓↓
 
  (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呼吸]作用)
 
  5、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利用。
 
  6、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植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当某种动物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
 
  7、模仿生物的某些和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如长颈鹿与,萤火虫与,蝙蝠的回声定位与,蛋壳与,苍蝇与照相机,人脑与智能机器人,蝴蝶与人造地球卫星。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1、细菌很小,大多数真菌也很小,可以用培养成来观察。
 
  2、由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称为菌落。
 
  3、一个培养基上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菌落。[培养基:指含有适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鉴定细菌真菌菌落的通常依据是菌落的特征,即菌落的、、。
 
  5、细菌、真菌菌落比较:
 
  大小形态颜色
 
  细菌
 
  真菌
 
  6、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提供↓目的↓目的↓
 
  水和有机物清除杂菌,排除干扰提供适宜的温度
 
  接种: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7、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准备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设置,不作处理的做,处理的做。
 
  8、在草地上暴漏5-10分钟相当于培养方法中的接种。
 
  9、使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
 
  10、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适、。
 
  不是细菌的必须生存条件,有些菌不需要氧气:如乳酸菌、甲烷菌、破伤风杆菌。
 
  第二节
 
  1、细菌是发现的。
 
  2、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
 
  3、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或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所有的细菌都是生物。细菌有状、状、状。
 
  4、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的。
 
  5、细菌的形态不同,细胞基本结构相同:、、、区域[未成形细胞核],有些有(运动)、(起保护作用)。
 
  6、细菌的结构和植物的不同之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成形的,只有DNA集中区域,称为。没有,营养方式为[腐生、寄生],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生活不需要氧气,有氧会受到抑制)。制作泡菜和酸奶需要隔绝氧气。
 
  7、细菌生殖方式:生殖(即由一个变成两个)。A*2n(n代表繁殖代数,A指原有数目)
 
  8、有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形成,是细菌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芽孢与生殖无关)
 
  9、细菌分布广的原因:细菌进行,繁殖速度极快,形成度过不良环境,个体,易扩散。
 
  第三节1、青霉和曲霉都是多细胞生物(菌体由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
 
  2、霉菌的颜色由孢子的颜色决定。青霉:色,着生孢子的直立菌丝顶端成状;曲霉:色(有时也有、等色),着生孢子的直立菌丝顶端成状。
 
  3、深入营养物质内部吸收营养的菌丝称为;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它的顶端着生孢子,用于繁殖。
 
  4、酵母菌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生殖:出芽生殖(有时是孢子生殖)。对酵母菌进行染色,被染上颜色的是:
 
  和。
 
  5、蘑菇由子和构成,子实体由和构成。菌盖上有,上面着生。蘑菇的菌丝吸收和,无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而植物的根吸收和,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蘑菇(食用菌)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6、比较:
 
  植物(自养)动物(异养)细菌(大多数异养)真菌(异养)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荚膜
 
  鞭毛
 
  7、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都为[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真菌的繁殖方式:生殖。
 
  8、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的组成的。是与菌褶排列一致的的,中间空白(因着生)
 
  第四节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呼吸作用]参与物质循环(营腐生生活),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2)引起动、植物和人(营寄生生活即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细菌)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真菌引起人患臂癣、足癣,引起植物患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注意:区分脚气和脚气病:脚气病和、没关系(是缺导致的)(3)与动植物(共生)。
 
  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举例:①地衣,是由与共生在一起,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真菌可以为藻类提供和。②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将空气中氮转化为豆科植物提供,而植物为根瘤菌提供。③兔、牛、羊的胃肠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可以制造维生素K和维生素B12等,人体为他们提供有机物和生活空间。
 
  3、三种生活方式:(活细胞,往往有害);(互利)。(死细胞)
 
  4、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优点:可以;
 
  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起效慢。
 
  第五节1、食品制作:(1)写出与下列对应的细菌和真菌:
 
  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用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用菌;制醋用菌;制酱用菌(曲霉);生物固氮:。
 
  (2)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酵母菌,它产生的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3)制作甜酒(即培养酵母菌、曲霉等)的顺序:浸泡、洗净→蒸熟(高温灭菌)、冲淋冷却并装入容器(培养基)→接入酒曲(接种)→保温发酵(培养)
 
  蒸熟目的是:高温灭菌,同时煮熟后有利于快速发酵分解[制作酸奶是培养乳酸菌的过程]
 
  冲淋至30℃目的是:保持酵母菌活性,防止酵母菌被高温杀死。
 
  挖一个凹坑目的是:增加氧气,使酵母菌有足够的氧气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
 
  酵母菌
 
  有氧时: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利于繁殖)
 
  酵母菌
 
  无氧时: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少量能量(利于发酵)
 
  2、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里面。防腐的主要原理是。
 
  (2)保存方法及原理:
 
  食品防腐败的方法利用的原理
 
  干蘑菇法除去水分,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
 
  腊肉类熟食与法
 
  果脯法用糖溶液除去水分[抑菌]
 
  咸鱼法用高浓度盐溶液除去水分[抑菌]
 
  袋装牛奶法高温灭菌[杀菌]
 
  袋装肉肠法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
 
  肉类罐头法[封罐前]高温消毒和[封罐后]防止与细菌、真菌接触
 
  冷冻法、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使用、使用可以杀菌)`
 
  3、疾病防治:(1)有些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属于细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如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作用对象是,对病毒不起作用。注意:不是所有的抗生素都是由真菌产生的。
 
  (2)利用技术,把其他生物的某种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如把转入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产生大量能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4、环境保护:缺氧时将有机物分解合成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洁净的能源;有氧时,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成和,达到彻底净化污水的目的。
 
  9、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益生菌群,使其失衡,而且会产生。[了解超级细菌]
 
  第五章病毒
 
  1、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呈杆状。
 
  2、病毒十分微小,比细菌还小,用测量,必须用观察。
 
  3、根据的不同,病毒分为、、细菌病毒(又叫)。
 
  4、病毒细胞结构,结构简单,由和构成。
 
  5、病毒独立生活,只能在细胞里(即营寄生生活),在寄生细胞里进行的主要活动是。靠自己的,利用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即繁殖方式是。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适宜,再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开始。
 
  6、疫苗: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均由病毒引起。
 
  7、病毒有一定的,所以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不一定就会使人患病。
 
  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生物
 
  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生理功能、内部构造等方面的相似程度。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植物
 
  分类依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的重要分类依据)
 
  从简单到复杂排序藻类→→蕨类→→被子(单/双子叶植物)
 
  动物
 
  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内部构造
 
  从简单到复杂
 
  排序腔肠动物→→环节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1.生物分类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和等)
 
  2.生物分类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关系和关系。
 
  3.植物的主要类群:、、、、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如被子植物的根、、叶、、果实、和。、、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4、动物根据有无分为和。
 
  5.动物的主要类群(从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原生(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第二节
 
  2.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即物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而一种生物不只一个生物,可有许多个生物(指生物个体)。
 
  3.分类单位,包含物种,但相似特征,亲缘关系;
 
  4.分类单位,包含物种,而相似特征,亲缘关系;
 
  5.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即属名+种加词
 
  6.马的生物分类:(从小到大)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桃的分类:
 
  第二章认识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物(即物种多样性),多样性,
 
  的多样性.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和居世界第三。世界首位,被称为""。鱼、鸟和哺乳动物的种数位于世界。
 
  3、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控制的。不同生物以及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都不尽相同,而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成的,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的多样性。
 
  33、我国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34、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与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2.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多样性的实质是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保护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表现:物种灭绝加速;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乱捕滥杀、乱砍滥伐);(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就地保护)(最有效措施)如:长白山是保护的自然保护区;青海鸟岛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环境。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2)3)建立4
 
  管理
 
  3.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是中生代动物""。珍稀的植物有(中国)和,都是植物中的"活化石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濞嗐垼绻嬮弶銉ュ煂娑擃叀鈧啰缍�

閹劎娈慖P閸︽澘娼冮弰顖ょ窗 13.58.64.128 Xerox
婵″倹鐏夐幃銊﹀閸︺劎娈戦崺搴$閺堫亜绱戠拋鍙ヨ厬閼板啰缍夐崚鍡欑彲閿涳拷鐠囩柉绻橀崗銉ュ弿閸ョ晫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