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P41~43页) <识记>
1、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城咸阳。
2、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 36 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2)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4)巩固、开发边疆: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开发越族地区,开凿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P55~57页)、汉通西域(P72~75页)<理解>
1、汉武帝(是西汉的鼎盛时期)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破格录用人才(如董仲舒、卫青等)。
(2)经济上:把地方 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6)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汉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西汉:①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央与西域的联系。张骞为沟通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出了贡献。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东汉: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
(4)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166年,大秦(古罗马)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
三、丝绸之路(P73) <理解> 识图(P73)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说明当时中国已与欧洲建立联系,当时的中国被称为“丝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古今地名对照:
古代:欧洲 ← 西亚 ← 今新疆境内 ← 河西走廊 ← 长安
现在:欧洲←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今新疆境内 ← 甘肃河西走廊 ← 西安
四、评价汉武帝(P57页)(理解) 识图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五十多年里,实行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措施(见汉武帝的“大一统”),由于他“兴造功业”,多方建树,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将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连年用兵,国力耗损,晚年时社会出现动荡。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已昭”,宣布停止征伐,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与民休息”,使西汉鼎盛局面又得以延续。
五、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P89~91页)(识记) 识图(P91)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刘备、孙权联军以少胜多在赤壁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不属于三国时代)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