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语文 > 题型辅导 > 阅读理解 > 正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法(二)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9-11 10:08:45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阅读材料1】
 
  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须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①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独特的美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境界。……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了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这种独特性既来自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有来自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它②体现着作家充分发展的个性的个体意识,因而绝不会与别人雷同。陶渊明笔下的意境常常离不开菊,▲它③是作者恬淡自然的胸襟的外化;李白笔下的意境往往是酒,它是作者化胸中块垒为不平之气的催化剂;苏轼笔下的意境,常常带月,表现出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与追求;陆游笔下的意境时时有梅,显示着作者品格的高傲与纯洁。个人各式的意境各不相同,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的朦胧,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雄阔,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悲慨,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的缠绵等等。
 
  意境是作家对自我、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创造,但是这种创造不是靠镂金错采,刻意雕琢得来的,更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和做作,▲这是在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自然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独特创造。王国维在强调“真景物,真感情”的同时,提出意境的描写必须做到“不隔”。所谓“不隔”,就是真切自然,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写登楼所见和登楼者的心情十分真实,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所创造的意境深刻而独特,可谓千古绝唱。
 
  【阅读材料2】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甚至语文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训练题目】
 
  认真阅读材料,指出加▲的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1、“它①”是指 。
 
  2、“它②”是指 。
 
  3、“它③”是指 。
 
  4、“这”是指 。
 
  5、指出加▲的代词“这样”和“这”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2、揭示目标:
 
  ①如何把握阅读材料中代词指代的内容
 
  二、【解析指南】:
 
  1、自由练习【训练题目】
 
  2、解析指南:
 
  为了使语言简洁明快,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常要用到一些代词来复指或指代某些内容,如果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能做到熟悉语境,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准确把握阅读材料中代词指代的内容,应该是不难的。
 
  在解答代词指代内容的题目时,同样要遵循“词不例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及关系。简言之,即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有的代词在句中还作了复指成分,或者处在一些结构复杂的单句和复句中,一般都要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辨明代词在文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其指代内容。为了做到表述准确无误,在拟答案之后,还应放到原文中进行“验算”,在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使答案的表述既无余赘,也无遗漏。
 
  三、讨论:
 
  题目答案及做法:
 
  两则材料的五道训练题,都是考察分析上下句句意和抽取信息的能力。第1题,似乎可以用“独创的艺术形象”作答。但从上文看,叙述的中心应是“有意境的艺术形象”;从下文看,王国维的一段话是在阐述“境界”(意境)和诗人有个性的艺术独创的关系。因此,答案是:“有意境的艺术形象”更为准确。第2题,直接摘取上句作答则显得过于繁复,而只摘取“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则又不完整,所以应将“既”“又”领起的两个短语综合起来,表述为“作家对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和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第3题与第2题相近,答案应为:“陶渊明笔下的菊”。第4题从语境看,“这”应是“这种创造”的简约形式,分析员局的语法结构就更清楚了。原句可简写为“但是这种创造不是……更不能……这是……”,是一个有一正一反两个分句构成的并列复句,两个分句的主语应是相同的。再联系上文,可见“这”应是指“意境的创造”。
 
  第5题,“这样”所指的是上一段所表述的内容,那么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有何特色呢?即上段“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甚至语文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要紧承着“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而来的,若与“这样”指代同一内容,则不能与上下文恰当的连接起来,显然,两个词指的是不同的内容。由“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可见,它不仅是科学家,更主要的还是革命家,所以“这”指的是“作为科学家”。
 
  四、自测:
 
  1、飞船返回舱中有宇航员和珍贵的仪器资料,必须保证它顺利通过大气层安全返回地面,必须为它研究制造一件“避火衣”。
 
  由于宇宙飞船只使用一次,科学家为它(A)精心设计了一件奇妙的“避火衣”,它(B)是用“瞬时耐高温材料”制成的。这(C)是一种由特殊纤维材料或多孔颗粒加上有机物组成的低导热复合材料,这一层材料的厚度经过精心计算设计,在宇宙飞船不同部位的厚度是不同的。
 
  【训练题目】
 
  第2段中三个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A.它:B.它:C.这:
 
  【解答】
 
  【巩固练习2】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苟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洞黑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又有什么不好呢?
 
  【训练题目】
 
  写出下面句子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