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语文 > 题型辅导 > 阅读理解 > 正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辅导:在阅读中享受语文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9-11 10:26:43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一、在阅读中感受文本之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诵读,才能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品出其中的妙处,感受到它的抑扬的韵律与抒情之美。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言运用精妙、语境描述恬静,思想表达欢愉。《春》就是这样贮满诗意的一个名篇。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因此我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其美。诵读分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二是感知性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三是涵泳性阅读,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细地涵泳品味,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四是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到文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激发了学习兴趣、审美情趣,也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文本之美。
 
  二、在阅读中体验思维之趣
 
  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个体的差异,他们对于生活中相同的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相互借鉴、补充、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突有所感,忽有所悟,这便是创造,这便是生成。并且学生会在发现中享受到莫大的精神愉悦。如课文《羚羊木雕》写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其中的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因此,我指导阅读从是非入手。见到争执,旁观者自然就议论开了。阅读后学生自然有自己的看法要说,顺乎自然,可让学生发表议论,分析,评论人物是非。议论又推动学生的反复阅读。另外,我还设计这样一道拓展题:“你如果遇到这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本题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又是说话训练,既要求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由谈,教师也可以启发诱导,学生跳读课文,看哪个地方不应该这样说,想一想应该怎样说才好。例如,妈妈逼我“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我”不该和妈妈顶嘴,可以跟妈妈讲,自己不知道木雕有那么珍贵,自己没有征求父母的同意就这样做,错了,讲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请妈妈冷静下来想想办法,事情就会好得多。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在阅读中拓展求知之乐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校外、学科内外紧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比如在学习《丑小鸭》,可及时引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建议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引进《伊索寓言》;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进《朝花夕拾》;学习《荒岛余生》,引进《鲁滨逊漂流记》……所以,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广泛,我还利用语文实践活动交流所获,达到资源共享,并使学生走近名著,了解名著。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有限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以自主态势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分析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之前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集。学习《中国石拱桥》,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桥梁知识,引导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我要求学生搜集并阅读与桥梁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等,然后在课内交流,在无限的乐趣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考试大伴你同行
 
  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充满快乐的。新时期的语文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与文字共舞,让精神欢歌,让心灵得到愉悦。新一代的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在阅读中享受学习,享受语文。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