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 > 正文

文言文虚词用法练习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09-14 08:25:22

中考真题

  文言文虚词用法练习
 
  一、请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觉今是而昨非 (        )
 
  2.或五十步而后止 (        )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6.朝济而夕设版焉 (        )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
 
  8.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        )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10.夫列子御风而行 (        )
 
  1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
 
  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
 
  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1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5.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三、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        )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
 
  6.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10.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12.父去里所,复还 (
 
  四、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
 
  5.宫之奇以其族行 (        )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7.不赂者以赂者丧 (        )
 
  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
 
  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
 
  12.斧斤以时入山林 (        )
 
  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
 
  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
 
  15.木欣欣以向荣 (        )
 
  1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17.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
 
  1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五、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我欲因之梦吴越 (        )
 
  2.蒙故业,因遗策 (        )
 
  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5.不如因善遇之 (        )
 
  6.因击沛公于坐 (        )
 
  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
 
  8.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
 
  9.于今无会因 (        )
 
  10.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
 
  六、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徘徊于斗牛之间 (        )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3.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        )
 
  4.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6.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 (        )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8.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9.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
 
  10.燕王欲结于君 (        )
 
  1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
 
  七、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
 
  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7.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
 
  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
 
  9.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
 
  八、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3.怀其璧,从径道亡 (        )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5.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7.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9.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10.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1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
 
  12.其无知,悲不几时 (        )
 
  1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14.则或咎其欲出者 (        )
 
  1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九、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此则寡人之罪也 (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5.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8.入则孝,出则悌 (        )
 
  9.欲速则不达 (        )
 
  十、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焉用亡郑以陪邻? (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4.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
 
  5.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
 
  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8.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
 
  9.而人之所罕至焉 (        )
 
  10.犹且从师而问焉 (        )
 
  11.且焉置土石 (        )
 
  十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4.之二虫又何知 (        )
 
  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
 
  6.悟已往之不谏 (        )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
 
  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1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12.夫晋,何厌之有 (        )
 
  1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
 
  1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
 
  十二、解释句中“也”字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
 
  2.灭六国者,六国也 (        )
 
  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4.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        )
 
  5.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        )
 
  7.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
 
  1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十三、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
 
  4.然则何时而乐耶 (        )
 
  5.大王来何操 (        )
 
  6.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十四、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2.儿寒乎?欲食乎 (        )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4.等死,死国可乎 (        )
 
  5.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
 
  9.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十五、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
 
  2.君家妇难为 (        )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        )
 
  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6.非为织作迟 (        )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8.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1.慎勿为妇死 (        )
 
  12.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
 
  十六、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唯求则非邦也与 (        )
 
  2.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3.与尔三矢 (        )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        )
 
  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
 
  6.则与一生彘肩 (        )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
 
  9.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
 
  1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
 
  十七、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而记游者甚众 (        )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
 
  4.此三者,吾遗恨也 (        )
 
  5.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6.陈涉者,阳城人也 (        )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1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1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
 
  12.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十八、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
 
  3.示赵弱且怯也 (        )
 
  4.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6.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7.不出,火且尽 (        )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
 
  10.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 (        )
 
  1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
 
  文言文虚词用法练习答案
 
  一、※【答案讲评】1.连词,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3、6.表承接关系,译为“然后”、“就”,或者不译。4、9.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5、7.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8.你们的,代词。10、11.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关系,译为“着”或者“地”,或不译。12.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13、14.表结果关系,译为“因而”。
 
  二、※【答案讲评】1.作副词,表承接,于是,就。2、3.表转折,竟然,却。4.前一个“乃”,表顺承,于是,就,后一个“乃”, 表范围,仅仅。5.才。6、7.表判断,就是,是。8、9.代词,你的。
 
  三、※【答案讲评】1、2.作名词,译为场所,处所,位置。3、4、6.句中的“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作助词用。5、7.句中“为……所”表被动。8、9.“所以”构成的复音虚词表示原因,释为“……的原因”。10、11.复音虚词“所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手段或条件,译为“用来……的(方法、方式等)”。12.用在数量词的后面,表示猜测,译为“左右”。
 
  四、※【答案讲评】1.介词,凭借……身份。2.动词,认为。3、11.介词,用。4.动词,做。5.动词,率领。6、7、10.介词,因为。8、14.连词,表原因,因为。9.介词,在。12.介词,按照。13.连词,表并列,并且。15.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相当于“而”。16.来,用来,表目的。17.来,表目的。18.相当于“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
 
  (注:“以”,作介词的“因为”和作连词的“因为”有区别。作介词,“以”和后面的名词性短语构成状语,修饰同一个句子里的动词。作连词时,“以”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间是因果关系。)
 
  五、【答案讲评】1.介词,根据。2.动词,沿袭,继承。3.介词,凭借。4、5、6.趁,趁机,介词。7.介词,通过,经由。8.动词,继,接着。9.名词,机会,因缘。10.介词,顺着
 
  六、※【答案讲评】1、11.表处所,在。2.前一个“于”,从;后一个“于”,表比较,比。3.“在……方面”。4.在。5.第一个“于”,从;第二个“于”,被,表被动。6.表对象,向。7、8.表被动,被。9.介词,至。10.表对象,和。
 
  七、【答案讲评】1.类似,相同。2、8.比得上。4.若,你;若属,你们这类人,代词。3、5.如果,连词。6.代词,你。7.副词,乃,才。9.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八、※【答案讲评】1.表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代词,译为“他们的”。2.第三人称代词,作小主语,译为“他们”。3.指示代词,那。4.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5.连词,表选择关系,两个或三个“其”连用,译为“是……是……还是……?”。6.副词,表揣测语气,恐怕、大概。7.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8.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9.代词,“他的”。10、11.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12.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13.何其,副词,表感叹语气,多么。14.指示代词,那些。15.代词,其中的。
 
  九、※【答案讲评】1.表判断,就是,是。2、3.连词,表承接关系,就。4.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却。5、6.如果,表假设关系。7、8.连词,前后两句中出现“则”,表(对比)并列关系。9.然而,反倒,表转折关系。
 
  十、※【答案讲评】1.疑问副词,为什么。2、6.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语气助词,反诘“呢”。4.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句中助词,表示停顿。7.兼词,“于之”,“在这里”。8.兼词,“于之”,“比这个”。9.代词,那里。10.代词,相当于“之”。11.疑问代词,哪里。
 
  十一、※【答案讲评】1.到,动词。2.代词,前一个指代秦国,后一个指代赂秦者。3、4.指示代词,这。5.结构助词,的。6、7.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8、13.音节助词,无意义。9、10.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1、1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4.代词,我。
 
  十二、【答案讲评】1、2.用在句子末尾,表判断语气。3.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4、5.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6.表反问语气。7.表婉商语气。8、9、10.用在句子中间,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十三、【答案讲评】1、2、3.疑问代词,为什么。4、5.疑问代词,什么。6.疑问副词,怎么。7.副词,表程度,多么
 
  十四、※【答案讲评】1.语气助词,表反问。2、4.语气词,表疑问。3.语气词,表揣测。5.语气词,表感叹。6、7.介词,相当于“于”。8、9.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的”。
 
  十五、【答案讲评】1.动词,当作。2.动词,做。3.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出。4.动词,做,雕刻。5.动词,治理。6.动词,是。7.第一个“为”,治理,动词;第二个“为”,介词,被。8.介词,替。9.语气词,表反诘语气。10.因为,连词,表原因。11.介词,为了,表原因。12.介词,对,向。
 
  十六、※【答案讲评】1.通“欤”,语气词,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2.介词,替。3、6.动词,给。4.动词,结交。5.动词,赞同。7.亲附,动词。8.动词,结交、交往。9.和,介词。10.和,连词。
 
  十七、【答案讲评】1.代词,“……的人”。2.代词,“……的土地”。3.助词,表疑问。4.代词,用在数词后面,译为“种情况”。5.代词,用在时间词后,表示“……时候”。6、7.语气助词,用在判断句中,起提示和停顿的作用,引出后面的判断。8、9.语气助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10、11.用在定语后置句中的定语后,译为“的”。12.用在疑问句中,表疑问语气。
 
  十八、【答案讲评】1、2.连词,表递进关系,“况且、而且”。3、4.连词,表并列关系,译为“一边……一边”或者“又……又”。5、6.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7、8.副词,将,将要。9、10.副词,姑且、暂且。11.连词,表转折关系,反而,却。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