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10-31 17:54:13
改错是错题本学习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核心是“改会”,仅仅把错题做上一遍两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基础知识、解题思路方面入手,切实达到“会的在考试中不失分”的目的。
改错时间
记录错误完成后,就进入到改错的阶段。实践证明,当日改错的效果相对要差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讲述的正确答案同学们一般还会有印象,比着印象中的正确答案来做错题,往往很难界定到底是真会还是假会。
比较建议的做法是在记错完成的周末进行改错。这样做的好处是,对错题答案虽然还会有印象,但不会很清晰了,重新做错题,更易唤回老师当初的讲解,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不占用作业时间,不容易导致厌倦情绪。
如何解决“会”的问题
(1)善于比照成绩好的同学的课堂笔记,解决听课中的听课缺失、记忆缺失和记录缺失,把缺失部分补充到自己的笔记中。
(2)善于针对错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尤其注意“这题在课堂上讲过”、“这类题目以前做过”的错题,深究出错原因。
(3)改错前,要翻阅本阶段的笔记,重温课堂讲授和作业测验讲评时老师强调的重点,这是绝对重要的学习习惯。
要验证错题弄懂了没有,方法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月后,把改过的错题重新过上一遍。通常是通过错题本上的题做成卷子,重新用错题考试。时间不够也列列算式,理理思路。这样会进一步巩固改错经验,发现改错后仍存在的漏洞,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次以上错题处理
如果改过的错题仍然出错的话,考试前这些题属于必看必做题目。通常这种情况的题目已经基本可以去除注意力不集中、阅题方面的问题,必须把注意力放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公式使用上,真正找到知识漏洞。
03
训练触类旁通的能力
对于那些导致的错题的知识漏洞,可以集中采集一些类似的习题来扩展练习范围,而且这种扩展练习最好由老师或家长指导完成。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类似内容的习题如果错误率较高,一定要停止扩展,转而研究原始错题的根源和相关知识点,把重点进一步向解题思路、数学思维方面倾斜,只有建立了这种知识点与题目的正确联系,才能够真正提高触类旁通的能力。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