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9-10-31 18:07:58
成绩是一份双向的化验单,在反映学生问题的同时,也反映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期中考试结束后,教师应把目光聚焦到课堂之上,进行认真地分析与反思:课堂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实际?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自己是不是足够了解学生?
(1)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吗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们一定要思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教学的出发点可能是知识,但落脚点一定不能只落在知识。要落到哪里呢?可能是能力、品格、素养……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应该是站在比知识点更高的时空和视野,向学科本质深处探索。
怎么设计好教学的落脚点?在设计一节课或一章节内容前,教师首先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个是这节课讲什么内容,第二个是它在生产、生活中最重要和核心的价值是什么。明白“讲什么内容”是明确这节课的出发点,同时,教师还要清楚“讲的重点和逻辑”。思考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能够进一步清晰知识的意义,让知识活起来。
(2)自己设计的“学习过程”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
教师某种程度上像设计师,不同的是设计的对象是“学习”:教、学、评怎么组织,一节课要给学生怎样的体验过程,怎么呈现或组织素材,设计什么问题和思路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什么样的方式适合学生的学习等等……都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设计好学习过程,首先要清楚学生的学习起点,清楚学生的学习起点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也会避免“学生明白的总讲、总强调,学生不懂、易混淆的一带而过”等教学中常见的情况。
学习过程可以设计得很简单、直白,也可以很有趣,这个过程会影响学生的体验,有点像产品使用中的用户体验,好的体验会吸附用户,会引起用户的情感投入和情感共鸣。学习过程也同样,好的学习过程同样也会把固态的信息、死板的知识活化成智慧、品德。
比如复习课是在分散性、阶段性学习的基础上把知识间的关联建立起来的过程,新课学习要经历比较长的周期,而且因受某些知识相对独立的局限,所以有些普遍联系的观念和规律需要在综合复习中显性化建立,这个建立联系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能力更新迭代的过程。这个目的的达成靠的是好的、学生可以深度参与的学习活动,学生活动可以加入情境,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活动中更容易体会知识的现实意义。
(3)有没有办法、素材或技术,让课有趣一点、丰富一点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长期和一个永远刻板、严肃的人打交道,同样严肃沉闷的课堂也不会让人着迷。内容呈现更生动,使用素材更丰富,逻辑更清晰、观点更多样的课才更有魅力和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理科教师懂一点学科史会很有意义,参考一点学科史设计学习过程,既体现了人类整体在认识这个学科和发展过程中的集体行为和认知规律,也可以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和问题。
好的课堂一定是学生的世界,是学生投入大脑思考、投入时间寻找解决策略的全神贯注的过程;并且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唤起学生深层思考。在备课的时候,教师们要有意识地从单独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中跳出来,站在学科课程的角度,如内容可以体现本学科的哪些基本观点、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进行整体的设计。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