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20-02-11 16:57:13
33、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
34、平等的法律含义包括: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5、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36、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7、改革布局: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到全面
38、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9、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两条根本原则:公有制与共同富裕
40、改革开放的原因(地位):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1、四个尊重(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2、改革开放在民生方面的成就(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43、党的初心和使命: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4、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5、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6、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目的)、稳定压倒一切(前提)。
47、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8、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49、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50、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5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5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53、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法治,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54、新十六字方针(依法治国的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5、政府的宗旨: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6、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7、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8、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文化自信的来源: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5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60、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2、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现状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现。
63、人口国策:计划生育
64、资源国情: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资源危机的原因: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6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危机,我们选择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66、资源环境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68、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69、新时期民族关系: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尊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70、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国家安全。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是国泰民安。
72、“一国两制”的含义:“一个国家”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与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4、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75、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6、近现代中国发展的两次历史性跨越: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77、两个100年目标:建党一百年(1921-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1949-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8、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9、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0、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位一体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2、“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称兴国之要
83、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84、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个文明(五个建设):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化)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85、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86、中国基本国情(也称最大的实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重要国情:人口国情与资源国情
87、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自信或民族自信所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8、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政史资料: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要点精华版(部编教材)
中考道法必备七大答题公式
2020年中考道法《国情教育》12个考点全梳理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观点集合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一)
2020年中考道法复习要识记的知识点(B填空型)
1、法律本质:法律是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本质:我国法律是利益与意志的体现)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的;②法律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