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政治 > 正文

2020届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三背诵资料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20-02-12 14:41:57

中考真题

云分校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背诵资料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奋斗目标: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共产党怎样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站起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富起来;改革开放,强起来。

  3、我国如何做出改革开放的抉择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活力源泉,关键抉择,关键一招,必由之路。

  党的基本路线:幸福线,政治保证。

  6、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用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7、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8、十九大召开的意义: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9、怎样认识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的改革是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是自我完善,不是根本改变,基本制度没有变)。

  10、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1、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1)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3)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12、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怎样共享发展成果(=怎样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正确认识创新: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为什么日常生活需要创新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4)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5)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6)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7)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科技现状喜: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5、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创新型人才。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6、教育的作用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7、国家如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个人)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和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企业)

  (3)创新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权利角度)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怎样理解民主的价值

  (1)一般来说,民民主价值的实现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我国民主发展历程

  1840年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改革开放后,不懈探索。

  3、新型民主的特点(=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5、民主的实现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我国的民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什么是公民参与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7、公民参与的途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8、民主监督的意义

  (1)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9、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0、怎样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公民要自觉增强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3)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4)最后,公民要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生活,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2、法治的作用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和重要标志,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法治的要求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好要求实行善治。

  4、什么是良法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政府的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7、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8、依法行政的意义(=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

  (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9、怎样依法行政(=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0、怎样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5)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1、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的内容: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文化自信的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5、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