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20-02-27 11:18:54
3
为什么会有“初二现象”
1、生理因素
初二学生的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2、学习压力
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与初一的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学习兴趣。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听说、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烦闷、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甚至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或是沉溺于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3、心理因素
初二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天真单纯,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乖巧,守规矩。升入初中后,起初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有陌生感,自觉遵守纪律。而升入初二后,心理就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身体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也已经成熟,自认为什么都懂,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初二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和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4
怎么判断“初二现象”
怎么判断"初二现象"的发生呢?请爸妈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你和孩子关系疏远了吗?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与小学相比,家长感觉亲子关系“变化不大”的比例在初二阶段明显下降。18.50%的家长感到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初一12.52%,初二18.50%,初三17.36%),6.33%的家长感到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初一5.32%,初二6.33%,初三6.19%)。
升入初二后,有的学生开始反驳、顶撞师长;有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甚至有闹事等行为,自然影响到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