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20-03-02 17:37:03
第一,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绩单。
有这样一项很有意思也很简单的研究,研究人员询问中国的父母和美国的父母,你认为孩子是你的“成绩单”吗?这个“成绩单”不是孩子学习的成绩单,而是说孩子的表现是不是你的面子,是不是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成果的证明。如果孩子表现好,你就会觉得脸上有光。在中国和美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显著差距的(图3)。
中国父母基本上接近了“非常认同”的值,而美国父母的认同度却低很多。也就是说相比于美国的父母,中国的父母更觉得孩子是自身的面子,是我的一张“成绩单”,所以孩子是不是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孩子是不是听话,是不是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有没有实现家长没能实现的那些梦想,这些对于很多中国家长来说很重要。
家长应该将孩子视作一个独特的个体,减少过度的控制。这个中美对比研究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的父母之所以会觉得孩子是成绩单,就是因为中国的父母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比如,很多中国家长通常会说:“我是你爸/你妈,你必须听我的,你将来就会明白,我这是对你好”。这其实就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特的个体,所以才会过度地控制孩子。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她把孩子分成两组,并给他们布置任务,其中一组孩子完成所有的任务,另一组孩子只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发现,完成所有任务的孩子对这个任务的记忆不那么深刻,而那些只做了一半的孩子,反而对这个任务会念念不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自圆心理”,一件事情只有圆满了,我们才会觉得放下了,如果不能圆满,就会变成心中的遗憾,假如以后有机会了,就一定要弥补这个遗憾。所以很多的孩子成年以后,都想去弥补青少年时候的遗憾。
如果家长过度控制孩子,不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的话,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有研究证明,当孩子被过度控制的时候,他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容易逃避问题,丧失完成目标的信心,这也会削弱孩子的自立能力。所以孩子的人生属于他自己,父母不能够包办代替。也有很多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当目标包括各种各样的小目标,也包括人生的大目标,是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的时候,孩子才更愿意去努力付出,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过度控制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心理自圆。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家长会非常头痛,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因此孩子需要自我探索。实际上,恰当的叛逆是孩子自我探索的体现,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意义的。当然叛逆有好的开始,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束,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做工作。
但是如果阻止孩子进行自我探索,就可能会导致很多行为和情绪问题。所以很多人到了中年还要重走青春路,就是要重新去探索自己。
第二,父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材。
父母自身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材。我们总会看到父母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但自己却做不到。比如让孩子别躺着看书,自己却在躺着看书。孩子玩电脑的时候要求他们去睡觉,但自己却在看手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这个结论大家都知道,但是它的原理在哪里?
有一个关于分享的实验,实验者把小学三到五年级孩子随意分成四组。第一组,成人劝说孩子好的东西自己要留着,成人也没有分享自己的好东西。第二组,成人劝说孩子要学会分享,成人也带头分享。第三组,成人只劝孩子分享,但是自己没有分享。第四组,成人劝孩子好东西自己留着,成人自己却分享了。这个实验里存在两个条件,一个是言语的劝说,一个是行为的榜样作用。结果第二组的效果是最好的,成人不但劝说孩子要学会分享,而且成人也带头分享了。第四组的效果也要好于第一组和第三组,因为第四组虽然言语上劝说不要分享,但实际上有行为榜样的作用。也就是说,口头劝说对儿童没有明显的影响,实际行为的影响力更加重要。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父母的言行。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孩子分成两组,让第一组孩子观看成人对充气塑料娃娃进行攻击的情形,包括行为上的拳打脚踢和语言上的辱骂。第二组孩子观看的则是成人平静的玩塑料娃娃的行为。最后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当两组孩子随后被带到充气娃娃面前时,观看暴力模式的孩子们更倾向对娃娃使用暴力,且行为暴力多于语言暴力。
其实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观察学习,模仿学习等。孩子天天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父母是他最直接的榜样,最直接的观察和模仿学习的对象。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如果要求孩子彬彬有礼的话,那父母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孩子不乱发脾气,父母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求孩子有良好作息和行为习惯,父母自己得先做到。
第三,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对几万个家庭和孩子的大数据调查显示,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的积极行为会随即增加,包括对学校的归宿感、良好品德行为、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等。同时,孩子的负面行为会消减,比如沉迷网络。这说明了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处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之中,孩子会觉得更自信,有更积极的人际关系,也会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
1.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分离的过程
亲子关系和其他任何关系不同的地方,就是亲子关系会越来越远。刚开始的时候,孩子非常依赖父母,当孩子慢慢长大,越来越独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远。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恰恰是孩子是不是可以离开你,以及你是不是可以离开孩子。有很多的孩子,甚至是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孩子,还在家里啃老,哪里都不肯去。这其实是我们家庭教育失败的标志。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