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历史 > 正文

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2)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20-03-10 15:22:55

中考真题

云分校


  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①终结封建帝制②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制③引发社会生活巨变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

  措施: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中华民国纪年法:1911年+民国?年=公元?年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过程:①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年的统治结束。②2月13日,孙中山辞职。③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④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⑤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

  (1)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选举等自由和权力;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司法独立。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2)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孙中山、黄兴

  1、导火索:宋教仁遇刺案。

  2、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失败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7项准备工作)

  失败原因: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帝国主义国家由支持到反对袁世凯众叛亲离。

  三、护国战争:

  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局面: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盘踞东北。      其他如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危害: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到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915年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3.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④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近代化探索

  事件

  代表人物

  口号、思想

  学习西方内容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逐步深入

  洋务运动

  中央:奕?;

  地方:李鸿章、曾国藩、     左宗棠、张之洞

  自强、求富

  技术/器物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君主立宪——制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度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民主、科学

  思想文化

  第13课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

  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时间:1919.5.4                 4.地点:北京                       5.主力:学生

  6.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斗争方式: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演讲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的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1.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2.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 的力量

  3.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四、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

  1921.7

  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主要内容

  ①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③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④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标志

  中国共产党诞生——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③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二、中共二大

  1、时间:1922.72、地点:上海

  3、内容: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建设共产主义

  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4、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2.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间:1923年2月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镇压(“二七惨案”、林祥谦英勇就义)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3.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15课 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1923.6)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

  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

  ※ 注: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

  概况:1924年5月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注:1925.3.12   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5.7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

  2.时间: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3.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先锋部队——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5.战绩: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注: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武汉国民政府

  6.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北伐战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互促进)

  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剧增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蒋介石、上海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汪精卫,武汉“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后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南京国民政府:

  1927.4.18南京,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3、全国统一

  (1)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6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4.※教训: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注: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1927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南昌起义(“军旗升起”)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地点:江西南昌  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5、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所以说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 注:8月1日被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

  内容:①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毛泽东) 旗帜: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结果:进攻大城市受挫

  3、文家市决策——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4、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星星之火”)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