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历史 > 正文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解读(4)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20-03-11 17:49:02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10.美国内战

  学习要点:林肯与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学习提示: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1.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要点: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三大政策。

  学习提示:知道明治维新在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日本的近代天皇制度。

  12.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学习要点: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

  学习提示: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3.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习要点:爱迪生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工业的产生;飞机的诞生。

  学习提示: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决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14.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学习要点: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教育大众化。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工业革命后的社会问题。

  15.近代科学与文化

  学习要点: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文学家;贝多芬、凡高等艺术家。

  学习提示: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6.活动课:

  主题:唱响《国际歌》。

  目的:了解巴黎公社,知道《国际歌》的创作及流传。

  六、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之后,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则力图以对外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尽管二战结束后不久爆发了冷战,但是世界在整体上保持了和平状态。在这种和平环境中,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在改革中曲折前进。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以苏联解体为标志而结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捍卫世界和平、发展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得到克服和解决。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了解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多样性的整体,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1.第一次世界大战(→新课标把它放在了世界现代史)

  学习要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学习提示: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的破坏性。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列宁与十月革命

  学习要点:列宁的革命活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学习提示: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延伸:了解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作用。

  3.《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学习要点:《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

  学习提示: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影响,《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要点: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学习提示: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学习延伸: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5.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学习要点: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

  学习提示: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不同斗争方式。

  6.罗斯福新政

  学习要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学习提示:分析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学习延伸:了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7.德国和日本的侵略扩张

  学习要点:希特勒和纳粹党扩军备战;轴心国的形成;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学习提示:分析德、日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绥靖政策的消极影响。

  8.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要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

  学习提示: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正义性。

  学习延伸:了解二战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理解人类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9.美苏冷战

  学习要点: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对峙。

  学习提示: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冷战导致军备竞赛。

  10.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学习要点: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欧洲的联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1.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要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扩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学习提示:初步分析苏联解体的国际影响。

  12.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学习要点: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学习提示: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13.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要点:联合国和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提示:理解联合国的宗旨是避免世界战争,维护国际和平。

  14.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学习要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冷战后国际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5.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学习要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生态与人口问题。

  学习提示: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问题。

  16.活动课:

  主题:时事溯源。

  目的: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探讨某一国际热点问题。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历史教学要依据《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3.要注重对基本的、重要的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的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

  (1)掌握历史时间概念。通过学习,掌握公元纪年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干支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知道历史时期在时间上的持续与顺序,形成历史的时序意识;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间中考察历史;能够将重大历史事件编制成简要的大事年表。

  (2)掌握基本的历史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区域的历史地理特征,初步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识读有关的历史地图,知道具体历史所发生的大致范围;能够将历史地图中的有关信息与所学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历史地图说明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3)学会阅读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阅读和理解历史教科书,逐步学会概括教科书中内容的层次、要点;逐步尝试阅读一些基本的、简要的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对历史图表(如比较表、对照表、统计表等)中的内容进行分析,逐步学会运用图表说明相关的历史问题;能够阅读普及性、通俗性的历史读物,从中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4)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是理解历史的基础。在学习历史时,能够认真观察历史的图片、文物等材料,感悟和了解具体的历史情境,逐步学会把握其中的主要特征;能够对历史进行合理的想象。

  (5)学习历史必须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而形成历史的概念;知道重要历史概念的涵义,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尝试运用历史概念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述。

  (6)对历史进行认识需要有证据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懂得认识历史需要依据可靠的证据;逐步学会对历史材料进行分类;能够初步辨析历史材料的性质及其价值;初步学会将可靠的历史材料作为证据对历史进行评述。

  (7)理解历史需要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学习,能够对重要的史事进行概括,认识其性质、特点、影响和意义等;能够客观地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及群体的活动,正确认识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8)认识历史须把握历史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能够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视野观察现实问题,对当今社会、时事等进行思考。

  (9)学会对历史的叙述是学好历史的体现。通过学习,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讲述历史上的事情,能够概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比较清晰地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逐步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能够对学习内容的要点进行简要记录。

  (10)通过交流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教师、同学一起探讨历史问题,比较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逐步学会倾听不同的见解,善于接纳他人提出的正确观点;能够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5.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6.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7.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8.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9.要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教学资源,尤其是乡土历史资源,充分发挥乡土历史的教育功能。

  二、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历史学业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激励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是历史学业评价的目标和方向。评价须以《标准》为依据,强调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的、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在课程实施中进行基于《标准》的学业评价,对于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良好评价活动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评价与目标的一致性,关注目标达成程度;评价任务设计的科学性,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认知特点与学习实际,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与后继决策及措施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反馈应促进学生学习。

  学习评价要坚持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如历史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等外,还要考虑到学习的其他变化,如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倾向、对学习方式的效果领悟,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迁移情况,特别是学生历史认识的变化。

  (一)评价的设计

  1.评价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是有效评价的关键,而且应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目标,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目标。

  学生的历史学业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这三个方面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标准见下表:

  目标评价标准

  目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知识与能力

  优秀:能够全面、准确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具有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能够观察、阅读历史材料,有效获取并正确处理信息,形成合理的想象和判断。

  良好:能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有历史时空概念;能够观察、阅读历史材料,获取并处理信息,形成想象和判断。

  合格:能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对历史发展的时序有一些了解。能够识别历史图表;能够观察、阅读历史材料,获取并处理部分信息,进行想象和初步判断。

  过程与方法

  优秀:对重要的历史事物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进行全面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能合理地描述和说明历史事物。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历史事物做出客观、恰当地评价和论证。表述问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良好:对重要的历史事物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对历史事物本质有认识,能描述和说明历史事物。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历史事物做出评价和论证。表述问题观点明确,条理比较清楚。

  合格:对重要的历史事物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有认识,在对历史事物的论证和评价中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优秀: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开放的国际意识,具有进步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良好: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热爱世界和平,有社会责任感。

  合格: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有认识,热爱世界和平,有社会责任感。

  2.评价任务的选择或设计

  不同的评价任务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评价任务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感受与体验,评价结果可为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重要参照。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情感、态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交融的价值取向。终结性评价主要是依据课程目标,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侧重于学习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学习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学习档案夹、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纸笔测验等。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习档案夹是展示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与进步的评价形式。历史学习档案一般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夹,有利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查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历史习作是考查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的方式。历史习作主要包括学生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历史影视作品观后感、历史书籍读后感、历史演讲稿、历史短剧剧本,以及课后作业等。历史制作既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评价方式。通过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可以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在评价时要注意考查学生在历史制作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收获,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设计可行的量规,作为评价工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历史调查同样既是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适当、必要的历史调查活动的机会,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从多种角度了解历史,由此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

  历史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方式,纸笔测验是主要形式。在测查时要注重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考查,可采取闭卷、开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三种形式,考查的内容应体现基础性、时代性、科学性,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3.评价标准的制定

  历史活动任务的评价标准是有效的评价工具,同时也是有效的教学工具。活动任务的标准一般包括评价维度、表现水平的规定,以及不同表现水平的实际样例。评价标准的制定包括的程序有:根据目标、内容和学生水平确定评价目标和内容;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的维度;为每一个维度划分水平;确定每个评价维度各水平的评价标准,并用清晰、简要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评价的实施

  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相互结合。学生不但要明确评价的目标,还应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主动参与评价信息的收集和评价结果的交流,真正成为评价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在评价中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要真正使评价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应根据评价的任务和对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在运用传统测验方式之外,提倡采用表现性评定、成长档案袋等方法。

  (三)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

  要关注评价结果,正确认识不同评价方式的适用性。对于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思维水平、问题解决、探究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四)关键目标的评价案例展示

  案例1:诊断性评价

  《红军的长征》课前调查表

  1.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你了解什么?

  2.关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

  A.媒体报道   B.课外书籍    C.历史教材    D.学校活动

  E.其它途径

  3.你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史实

  A.印象深        B.印象不深         C.一般

  4.回答上题A的同学请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史实?为什么?

  5.回答第3题B或C的同学请说说,为什么印象不深或一般?

  6.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长征精神”?

  案例2:过程性评价

  关于《大运河研讨会》宣传海报设计的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权重(%)   表现描述及赋值   评价方式

  自评   互评   师评

  态度   20%1.积极查找资料,为海报设计做准备。   0-10

  2.认真完成海报设计,不敷衍了事。0-10

  主题   40%1.主题积极、健康。  0-20

  2.主题能体现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精神价值。  0-20        艺术性40%1.画面布局合理,线条流畅、色彩运用恰当。   0-20

  2.构思有新意,知识性和艺术性结合。   0-20

  说明文字  20%1.文字说明简洁明了,能帮助了解设计意图。   0-5

  2.文字说明与画面呈现主体的结合密切。0-10

  说明:

  1.评价量规赋值时已将评价指标权重考虑在内。上表描述为赋分值的最高级别,不足者从分数上递减。

  2.综合评价结果共分四个等级,分别为:85分及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需努力”。

  案例3:过程性评价

  历史小论文评价量规

  等级 内容   优  合格  需努力

  选题

  选题角度新颖,有较强探究的价值。  选题较恰当,有探究的价值。  选题一般,探究的价值不大。

  资料搜集  资料丰富,内容丰富,且典型、翔实可靠,能说明论点。   资料来源较广,内容较为丰富,比较可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论点。资料来源单一,没有典型性,不能说明论点。

  论文内容

  论点明确,论据客观,论证过程充分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论点比较明确,论据较充分,论证过程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未能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文字表述

  体例规范、语言准确、流畅,文章渗透积极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语言基本准确、流畅,有思想感情。

  语言不流畅,缺乏感情。

  交流反思

  表述清楚,讲话有条理,有创见;通过交流讨论,修正完善自己的论文。表述较清楚,讲话比较有条理,有创见,通过交流讨论,修改自己的论文。表述不清楚,讲话条理性较差。交流讨论后,未修改论文不完善之处。

  三、教材编写建议

  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历史教科书应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表”规定的总课时,以《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切实落实《标准》提出的各方面要求,体现出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体目标要求。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历史进行正确的阐释,采用活泼、形象的方式和通俗、准确的语言,陈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各个时代的特征,突出《标准》中的学习要点,使学生感知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叙述,应力求生动、具体,通过具体的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历史情景,感悟历史问题,了解历史环境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理解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贡献,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标准》中所提出的“学习提示”,教科书在编写时须对相关史实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应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注意各年级之间的能力层次,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进入历史情景,由浅入深地感受和认识历史。在体现“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上,教科书应力图做到线索清晰,重点充实,呈现方式尽量多样化,以利于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应避免晦涩艰深的叙述和使用过于抽象的概念,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表述方式。

  《标准》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足够的空间。教科书的编写可根据《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建构;根据内容标准中的课题另拟课文题目,围绕课题选取典型史实,突出代表性事件;可以选取不同的切入点,采取多样的设计方式。要努力编写出学生爱读、乐学的历史教科书,使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有力工具。

  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书,其主要作用应是提出怎样利用教科书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方案和必备的资料。教师教学参考书应立足于一般学校教师的需要,对教科书的设计进行较详细的解释,解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中的信息,提出需要重点理解的问题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应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历史教育的一般理论及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建议,提供有效的教学活动范例。教师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应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学创新;应及时反映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向教师提供丰富、有用的教学资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学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学校领导、专家、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选择经教育部审定的、适应本地特点和需要的教科书。

  2.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领域广泛。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和规模,合理配置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如通史著作、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以供学生查阅,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一是利用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二是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从不同层面和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庭所收藏的照片、图片、实物、家谱或族谱,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4.合理利用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是应重点利用的影视资源。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应选择那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与课程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在使用时教师应注意进行必要的指导。

  5.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更加丰富的信息来源。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博物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

  此外,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历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与教育素养,才能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阅历、知识经验及认知基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

  附录1:内容标准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在内容标准的“学习提示”和“学习延伸”中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分为“了解”“知道”“理解”“分析”等。“了解”意指能够懂得史事的基本情况,形成印象;“知道”意指能够知晓和把握史事的内容,并加以记忆;“理解”意指能够认识史事的性质、特征、影响,以及史事之间的联系等;“分析”意指能够对史事进行分辨、比较、概括、归纳等,并加以说明、论证及评述。

  附录2:历史教学活动案例

  案例1

  活动主题:成语知识竞赛

  活动目标

  (1)搜集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有关的成语故事。

  (2)从成语中看历史,初步了解历史对语言、词汇的影响。

  (3)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4)学习参与知识竞赛等活动的方法。

  活动资源

  中国古代史教科书、普及性历史读物、汉语成语词典等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1)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收集成语故事,并将每条成语的来源及含义写成纸条。

  (2)推选数名同学,分别担任主持人、评分员和记分员。各组将收集和写好的成语交给主持人。全班开展成语知识竞赛。竞赛可分为必答和抢答两部分。必答是由主持人分别向各组提出成语,由各组回答该成语的历史典故;抢答则不指定小组回答,由各组抢先回答。

  (3)根据各组得分情况,评出优胜组。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

  活动说明

  可将收集的成语故事绘成图画展览,也可在开展成语故事会。

  案例2

  活动主题:编制历史小报——新文化运动的巨匠

  活动目标

  (1)了解和认识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感受这些杰出人物在探索中表现出的强烈爱国情感,体会中国文化新发展的时代精神。

  (3)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运用资料展示和说明历史事物的方法。

  (4)增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活动资源

  历史教科书、网络资源、历史博物馆资料等。

  活动过程

  (1)自愿结合成小组,制定小报设计方案,如确定小报的主题、刊头等;并明确分工,如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等。

  (2)根据自己所定主题,分头收集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图文资料。

  (3)按照分工,编写文章,确定插图,合作完成小报的编辑。

  (4)将编制好的历史小报在班上进行交流,交流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5)依照编制历史小报的评价量规进行自我和小组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依据量规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活动说明

  编制历史小报的评价量规应在活动之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并发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历史小报的评价可从主题明确、具有历史感、材料充实、版面安排合理、文字流畅、设计有创造性等方面考虑。

  案例3

  活动主题:图说抗日战争

  活动目标

  (1)加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2)学习处理历史材料、编写历史故事的方法。

  (3)学习组织小组活动的基本方法,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4)学习用图画来表现历史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资源

  历史教科书、抗日战争图片资料、有关抗战的各类普及读物、绘画材料等。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