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20-03-13 13:47:43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职能:(1)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2)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3.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立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扬。不少国际媒体强调,整体而言,中国的行动迅速、透明,采取的强有力措施规模空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1月29日通报了访华情况,他表示,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就找到了病原体,立即与国际社会分享基因序列。中方同意世卫组织派遣一个国际专家团队前往中国支持疫情防控。在应对疫情方面,中国的做法体现了公开透明和国际合作的态度。谭德赛表示,“截至今天,我们只看到中国境外的68个病例,没有死亡病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特别措施来阻止病例输出”。谭德赛还说,“为此,中国应该得到感谢与尊敬”。
历史相关考点: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努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熊先军2月20日在北京表示,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中将确保患者不因费用影响就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针对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享受医保政策保障的相关规定,熊先军在发布会上表示,疫情发生以后,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卫健委两次发出紧急明电,明确提出了“两个确保”的要求,即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对于卫生健康部门认定的确诊和疑似患者,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异地的患者都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异地就医医保支付的费用由就医地医保部门先行垫付,疫情结束后全国统一组织清算。
历史相关考点:近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过程:①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②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③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④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国家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在实践当中结合本国国情建立起了我国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
5. 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2019年末2020年初的突发事件,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发生后,随着武汉封城、全国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原本预计有望超4.5亿人次出游消费的“春节黄金周”变成了“全民防疫周”,酒店、宾馆、影院等消费大跌,大量中小企业因此承受重压。
历史相关考点:历史上的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影响
(1)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索。其中,普林西普热爱自己的国家、反抗侵略是正义的,但他的个人行为加速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协商或国际机构调解解决,暗杀等恐怖行为不是正确选择,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决反对一切恐怖活动。
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不会爆发? 会,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想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集团之间展开疯狂的军备竞赛,大战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线,如果没有这一事件,帝国主义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在这里要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热性的关系。
(2)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民众购买力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导火线:股票价格狂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特点:①表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急剧下降,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最大;贸易额大幅减少,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②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①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③资本主义国家依据国情的不同,寻找不同的出路。
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得到的认识和教训:①认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很大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遭到经济危机的打击时,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教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进行改革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走极端的道路;要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美国与德、日为摆脱经济危机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各有什么影响?
(1)方式:①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②德、日则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加紧侵略扩张以转嫁危机。
(2)影响: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保留了重要的力量,为世界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②德、日走上了法西斯侵略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认识:在危机面前,世界各国要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一道理,要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6. 新冠疫情下的社会生活的转变和环境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从目前来看,与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食用野味的社会陋习有着密切关系,相信经过这一次惨痛的教训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习惯能够发生改变;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与当前的环境问题有关。
历史相关考点:近现代史上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当前的生态问题
(1)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这些西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传入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辫,劝禁女子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近代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我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世界近现代史上社会生活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人口迅速增长、大众教育得到普及以及城市化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但是,工业革命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工人反抗强烈。
(3)当前的生态问题。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