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0-12-23 00:00:00
17.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这篇散文具体讲述了作者四次买板栗的经历。
B.这篇散文以男人的家庭变故为线索来结构全篇。
C.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父子的同情与祝福。
D.这篇散文结尾直接点明了“地摊经济”的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文通过写卖板栗的父子境况,来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祝福。A选文并没有具体讲述四次买板栗的经历,只是写道“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B选文并没有具体写男人的家庭变故,只是为了需要提到孩子的妈妈走了。D选文结尾只是表达作者的愿望、祝福,并未涉及“地摊经济”。
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每题3分,共6分)
(1)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
(提示:“他”因何而“笑”?“千斤重担”指什么?)
对他来说照看孩子就似千斤重担。孩子送去幼儿园,读书了。他可以专心的卖板栗,感觉很轻松,因而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这个句子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他阳光乐观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结合前后文,按照提示,赏析句子。“千斤重担”指照看孩子的任务。因孩子得到妥善安置,露出了轻松、温暖的笑容。
(2)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
(提示: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个孩子将接受文化教育,不再是文盲,将生活在阳光中。表达作者对卖板栗孩子的美好未来祝福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弄清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结合人物经历。小孩入幼儿园前被固定在父亲卖板栗车子上,度过无数个黑暗的夜晚。现在入园,将过上新生活——读书,接受文化,会有美好的未来。
19.这篇散文第⑦段“彼此陪伴,彼此慰藉”与第⑩段“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前后照应,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3分)
内容上前后照应,强调了卖板栗的父子俩生活中相互陪伴,精神上彼此慰藉。突出了他们父子生活的艰辛。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谨,又增强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的父子同情和祝福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照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卖板栗的父子俩生活中相互陪伴,精神上彼此慰藉。父子相互依存,这是他们生存的力量,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20.这篇散文三处加点的地方都提到了“钱”。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
(1)不要钱啊,不要钱!此处“钱”指不义之财。板栗货真价实,不赚昧心钱。
(2)这一刻,赚钱重要。此处“钱”指生活费。在此时,人的生存比小孩哭闹重要。
(3)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此处“钱”指入托费。孩子的未来比钱重要。
卖板栗父亲靠卖板栗营生,工作辛苦,为了生存,但不赚昧心钱,把孩子的未来看得比钱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加点词的含义。文中三处加点的“钱”的含义各不相同,结合人物处境来理解。(1)不要钱啊,不要钱!此处“钱”指不义之财。板栗货真价实,不赚昧心钱。(2)这一刻,赚钱重要。此处“钱”指生活费。在此时,人的生存比小孩哭闹重要。(3)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此处“钱”指入托费。孩子的未来比钱重要。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天极冷,小茶馆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充满了煤气,汗味,与贱臭的烟卷的干烟味。里面喝茶的几乎都是拉车的,他们喝着、说着,像鸟儿炸了巢似的讲着一日间的委屈,祥子始终一语未发,可是很留心他们说了什么。他从别人的话中,吸收着生命的苦味,认识了自己,也想同情大家。
大家正说得热闹,一位五十多岁老车夫进了门,他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长,襟上肘上都已都露了棉花的衣服。老车夫刚坐下便全身都出溜下去。掌柜急忙给他喂了糖水,老车夫哼哼了两声,才睁开了眼。
祥子始终没有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老车夫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有吃一口。直到大家从外面叫来了他的孙子小马,他才将八个包子交给孙子,慢慢地吞咽了两个,吃完,老车夫再三向大家道了谢。便出了门。
祥子跟了出来,他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祥子看着,听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直到已看不见了他们,他才又进到屋中。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