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20-04-29 14:56:40
4
Q:
优化调整常武地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政策,为何要实施三年过渡期?
A: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高中教育市级统筹,逐步实行常武一体的中考招生政策”的决策部署,市教育局启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依法履行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形成了优化调整常武地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政策“三年过渡期”方案。因此过渡期的政策安排,是广泛听取民意的结果。招生政策涉及每一个考生及家庭的切身利益,不同主体其利益也不尽相同,凝聚共识要有一个过程,应该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审慎处理逐步到位。常武地区这么多初高中学校,其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差异较大,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各方面还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操之过急极有可能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5
Q:
如何谋划好当前的工作,为未来全面实施“一体化”创造条件?
A:
未来的三年,是实现一体化的关键三年。招生录取政策的一体化,必须以教育的一体化为基础。为此,未来三年我们将致力于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经开区优化调整后“开展高中教育市级统筹,逐步实行常武一体的中考招生政策”的决策部署抓好系统谋划。二是加快常武地区教育工作的融通融合,在学校管理、资源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考试评价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推进,努力促进两地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合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更趋均衡。三是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办法,纠正一些学校“掐尖招生”的错误做法,让生源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从而激发广大学校的办学积极性,真正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个学生。以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支撑高中教育的高品质发展。
6
Q:
常州市技工学校有何办学特色?
A:
技工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人才的特殊重要教育类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办好技工教育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幸福。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社部门积极彰显特色,创优品牌,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技工教育。在上周召开的全省人社系统人才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了技工教育交流发言,广受好评。目前全市有技工院校9所,其中公办4所、民办5所;国家级重点技校4所、省级重点技校3所,在籍学生3.2 万人。我市技工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为工业智造明星城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我市技工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高”:
一是产业契合度高。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产业后备工人和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们加强指导,坚持校企合作、理实结合,逐步形成了与我市支柱产业深度融合的机电、汽车、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干专业群。每年全市技工院校和500多家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技能大师校园工作站、顶岗实习、订单班、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竞赛指导等多种形式合作。常州在全省最早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2019年全市举办48个企业新型学徒制班,培养学徒2000余人,补贴资金近300万元。在全省首创技能大师校园工作站建设工作,9所技工院校共建设技能大师校园工作站13个。
二是培养标准高。我市技工院校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所有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必须考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多工种培训,为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双证书”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为此,我们严格执行实践教学不低于总课时60%的要求,同时强化对技工院校的考核评估,每年开展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工作,2019年毕业生鉴定取证率达100%。在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宋彪、张维钰分别争金夺铜,宋彪还作为全国第一人勇夺阿尔伯特大奖,成为新时代青年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
三是就业质量高。注重发挥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保障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确保想上技工院校的初中毕业生有学上、上好学。我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学生未毕业就被企业“预订”一空。先后培养了国家级技能大师领办人张永洁、全国技术能手王晓昀等一大批优秀技能领军人才。目前常州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12人,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全国技术能手44人、江苏大工匠5人,均居全省前列,为常州智造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