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语文知识点 > 现代文阅读 > 正文

2020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来源:网络资源 2020-05-18 14:49:41

中考真题

  基础知识: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通俗易懂/严谨/优美、生动、鲜明/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
 
  9.在哪儿找线索: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0.引号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表强调。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提炼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
 
  三、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的特点(使语言更加),
 
  表达了……的感情(反映了的形象)。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语势,强调了……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或者加强了……语气。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答题格式:我认为(觉得)……。因为……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提炼中心、主题:
 
  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阅读:
 
  一、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作引用等。
 
  二、常用的答题技巧:
 
  (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题:
 
  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二)“××”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三)“××”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格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