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语文知识点 > 现代文阅读 > 正文

202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过关训练答案

来源:网络资源 2020-09-19 11:52:25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现代文(一)阅读过关训练答案

(一)1.A 2.C 3.D

(二)1.D(并非出于“勤奋好学”,而是出于“虚荣心”)2.C (作者认为绞尽脑汁,都会有所领悟:但要解开此时的困惑,即使绞尽脑汁也无效。)3.B (其他表述是片面的。)

(三)1.D (其他选项只是表面现象,井非实质原因。)2.D (其他选项并未针对作者使用材料的表达目的。)3.B(作者并未强调“乐观面对”这一态度。)

(四)1.B 2.D 3.D 4.C 5.D

(五)1. C(选项语意与原文语意相反,参看第3 段内容“记忆力远不能代表大脑功能”。)2. B(选项语意与原文语意不符,参看第4 段内容“在涉及到幸福生活时,额叶远比记忆力更重要。”)3. D(选项语意与原文语意不符,参看第6 段内容“跳脱出固有的观念和做事方式,用不同的视角理解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

(六)1、C解析:综合本文各段来看,本篇文章的话题是“公德教育”。

2、D解析:原文中说的是“……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选项与原文语意不符。从本段的核心语意角度出发,这一句话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而不是私德与公德之分。

3、B解析:B答案“使之对公德行为具有执法权”在文章中找不到与之匹配的语意,给公共场所赋权是为了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

(七)1.B 2.D 3.C

(八)1.【答案】D(不属“聪明人”所专有)

【难度】中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说明对象本质特点的分析与概括,要求学生将选项回归原文进行定位,并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得出答案。第二段中提到聪明人的聪明才智大多集中在一些更长远的目标上,第四段提到过多的社交会让聪明的人无法专心追求“伟大目标”,但并没有表明追求目标是聪明人一定具备的特点,选项过于绝对。

2.【答案】C(不符合文中的语意)【难度】简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中部分观点的理解,需要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区间定位,并通过对比找出错误选项。

C选项提到的“现代人的不快乐”并没有在文章当中提到,故属于无中生有。

3【答案】B(强为因果)【难度】偏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整体理解,要求学生从原文筛选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组合。

题目B选项“聪明人的内在自我比较复杂,导

致其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紧张而痛苦。”在文中并没有因果的逻辑关系,是无中生有,想当然的,脱离了文本依据。

(九)1.C(杜甫被誉为“诗圣”并非因为杜甫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人”。)2.C(李白也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只是他与杜甫的角度不同。)3.B(“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可取代的”不是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

(十)1.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2.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3. D.错误.把没有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看成有属于错误肯定,因此原句判断错误.

(十一)1.C(“不可避免地危及到人自身的生存”与原文表述不符。当人们从自然中获取资源时,只要不超出限度,就不会危及到人自身的生存,所以,“不可避免”一说有误。)2.D(“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有可能造成环境与人的关系的对立)3.D(其他几项只是片面地强调一点。)

(十二)1.D(“事物外在的联系”表述不当,碎片化信息缺乏的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2.C(文中的信息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 ,而不是因为“新信息过多”难以“提取”。)

3.A(文中的信息是“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

(十三)1.D 2.B 3.C

(十四)1. C(“公地悲剧”中的“公地”的存在本是人们极为珍视的一种分享)

2. D(原因是一致的,都是“人们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的结果)

3.B(对生态政治学研究的内容表述不全面)

(十五)1.A 2.D 3.B

(十六)1.A 2.D 3.C 4.D 5.D

(十七)1.C(可定位于文章的第3段,通读第3段可知“见字如面,睹物相思”说的是书信,并不是“综艺清流”因此C项不正确。) 2. D(与文意不符。) 3. C(可定位在文章的第4段,原文为“并不在于怀旧,而在于真情实感。”C项说“注重怀旧情结”,说法不正确。故选C项。)

(十八)1.D 2. C 3.B 4.C

(十九)1.A文中无此意,“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说的是不忘民族历史的必要性。2.C “追赶潮流”不正确 3.A“以读多为佳不正确”

(二十)1.C 文中的表述是 “在现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网络记录下太多关于我们的数字痕迹。我们的购物倾向,我们的兴趣爱好,都变成了这些数字符号中的一部分。”其中并无本项所表述“最终都会转化为对应的评分”2. C 本项所述的属于评分机制的积极作用。3. D评分机制也有积极意义,一次本项表述错误。文中是表述是“但是不要只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活”

(二一)1.D 2.C 3.D (二二)1.C 2.C 3.C (二三)1.B 2. D 3.B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