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0-09-21 13:59:00
第六节 素材活用五原则
每一个考生都想努力做到作文材料新鲜,给阅卷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当然不错,但材料本身的新鲜还要运用得精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所向无敌。
素材活用通常包括:一材多用法、反弹琵琶法、组合排比法、避熟求生法、故事新编法等。
1.一材多用法。同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发散思考,整合提炼,就会有不同的妙用。这些角度可以是情感的、哲理的;可以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还可以是历史文化的、地域风情的……
2.反弹琵琶法。同学们使用素材时多是用材料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方向,或正面,或反面。这是素材运用的一般技巧。反弹琵琶,是运用逆向思维,对素材的内涵加以延伸发掘后,从反面的角度对素材进行重新使用。
3.组合排比法。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精要整齐,要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顺序排列。
4.避熟求生法。是指材料选择上尽量避开大家熟悉的,使用大家不熟悉的。这些材料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给人以新鲜感。当然,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当的新鲜感。
5.故事新编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并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总体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乱造,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令人爱读。
名题精析
原题回放 写作。(60分)
题目: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2)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考题解析
这是一道较为典型的命题作文题。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微笑着”,表现出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唱生活的歌谣”指为生活而歌唱。这个题目基调轻松明快,有利于考生写出真情实感。所写的内容应积极向上,能反映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观的精神。这道作文题宜写成记叙文,要贴近生活选材,在记叙的过程中注意适当地抒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作文的感情基调,应是昂扬向上的,对美好生活充满由衷的赞美。也可写成散文,要注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语言要优美,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佳作赏析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绍兴一考生
清晨,面向东方,我微闭双眼,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面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感谢世界,让我唱起生活的歌谣。
面对失败,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任何失败都只是暂时的,唯有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才能战胜失败,成就辉煌。中国成功学大师陈安之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成功的人,另一种是正在成功的人。过去的失败不能决定今天的成功。”他失败过无数次,但失败并没有打倒他。面对失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成就了他后来的辉煌。
面对苦难,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当她的生命在黑暗中处处碰壁时,正是莎莉文老师那微微的一笑,使她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她说:“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法拉第说过:“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挫折与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是人成功的跳板,只要我们微笑着面对它们,使它们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歌谣会重新响起。
面对成功,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有一些人总会被暂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终将被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所淘汰。当记者采访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身体斜斜地躺在特制的轮椅上,艰难地在键盘上敲下了几行字:“其实并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唯有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心态而已。每当我取得一点儿小成就时,我总会告诉自己‘真正的成功还在前面’。”当他打下最后一个字后,台下数万名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对这位科学巨人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微笑吧!不管你是面临着失败、苦难的悲伤,还是面对着成功的喜悦,相信微笑的力量,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生活的歌谣就会响彻整个云霄。
精彩析评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层次分明、主题深刻的优秀作文。
1.构思巧妙,逐层推进。文章构思巧妙,将“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这个论题化大为小,分别从“如何面对失败”“如何面对苦难”“如何面对成功”三个方面去写,层层深入。这样的写作方式能使文章主题得到凸显。
2.材料丰富,论证充分。文章为了增强说服力,列举了陈安之、海伦·凯勒、法拉第、霍金等名人事例,使得文章有理有据,富有说服力。名人名言的恰当引用,也为文章添色增彩,显得文章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真题精练
中考真题 (2018·苏州)作文。(60分)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要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首先,审题要准确而深入,此题的前两个词语“记得”“那一次”是关键词,提示我们应该写回忆性的文章,而不宜写正在发生的事情。题目的核心词是“出发”,一般来说,出发的目的性很强,意义也更大,要写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来。其次,构思要开放而有特色,可做“那一次出发”的素材很多,可以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经历,可以是一种“出发”后明了的抽象化的品质精神,还可以是人们关注的社会化热点问题。但一定要选择最熟悉的领域,写出自己“那一次出发”的独特感受,自主、真实、有个性地写出自己的特色。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