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1-09-28 11:14:51
第一册
1.《政论两则》中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应该实行
等中国人民的有益格言。
2.《难忘寄园情》中描绘师生在星月之下聊天长谈这一情景的语句是:“ ,
, , 。”
3.孔子自谦认为自己还有“ , , ”这三件事没做好。
第二册
4.当我们感到前途遥远可怕而心灰意冷的时候,《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一句话对我们会很有启发,作者在文中说:“不要 ,而要
,
,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与末句话的意蕴相似的是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
5.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形容琵琶的演奏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与这保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叶君健形容梅兰芳的演唱一句话:“
, , ,
, , ,
, 。”
6.袁枚在《大龙湫》一文中告诉我们“ ”的道理。
第三册
7.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但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说,“ ,
”,因此,我们充满信心。
8.一副对联“ , ”可以形象地写出名城济南的景色特点。
9.《口技》一文中作者直接评论口技艺人技艺高超的语句是: , ,
; , , 。”
第四册
10.《沁园春·雪》中“ , ”这两句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
11.《沁园春·雪》中“惜”字所领起的内容是“ 。”
12.《我爱这土地》一诗文中艾青“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内容是:
。
1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内自然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文中表明“桃源人”来桃源原因的句子是:
。
14.《孟子·杀人以挺与刃》中作者用“
”这组排比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
15.《为学》一文中直接体现“事在人为”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
16.《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四季美景的句子是:“
。
17.《沁园春·雪》中既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歌颂了英雄辈出的历史的诗句是:“
。”
第五册
18.《最先与最后》一文中,鲁迅认为未来中国的栋梁是“ ”和 “ ”这两种人。
19.宗璞的《西湖的绿》一文中直接描写荷叶“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的一句话是: 。
20.《愚公移山》中,愚公认为太行王屋二山一定能够移走的理由是“ ”。
21.晏子认为一个地方的风气,环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品质,他所用的论据是:“
初中语文课文理解性填空(下篇)
诗歌
1.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与南宋文学家于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两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2.《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表现善于观察的人总是能从事物细微的征兆中预知情况的变化的诗句是“ ”,而刘方平《夜月》一诗中表现人们从景物的变化中感知季节更替的诗句是“ , ”。
3.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历来咏梅的诗词很多,其中形象地写出梅花的树形、香气特点,被誉为写梅的千古绝唱的句子是“ , ”。
4.我们多引用秦韬玉的贫女中的名句“ ”来形容白白地为别人忙碌。
5.屋漏人人厌憎,但宋朝诗人曾几的诗句“ , ”却借“屋漏”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怀。
6.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是一条必然的规律,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 ,
”形象地表达了这一哲学思想。
7.同是送别友人,诗人王维与王勃却表达出了截然不同的情趣,王维“ ,
”两句表达了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句;而王勃的名句“ , ”则表达了另一种豁达的胸襟,为人们所称道。
8.《上邪》一诗中女主人公用“ , , , ,
”五种不可能的现象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9.汉乐府民歌《长歌行》中“ , ”两句形容地道出了时间一去不回的特点,从而再发出“ , ”的感慨。
10.在《行路难》一诗中,李白既用“ , ”写出了世途的险阻,又用“ , ”表现了他追求光明的愿望,乐观自信的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意志。
11.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所描绘的那种报国的雄心不已,但却无奈地坐等到白发生的情景一样,陆游在《诉衷情》一词中发出了“
, ”的感慨。
12. 岳飞《满江红》一词中表达他南北驰骋,转战沙场的词句是: ,
”。而《木兰诗》中“ ”两句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趣。
13.《木兰诗》中最能形象地表现艰苦的战地生活的诗句是“ ,
”。而岳飞《满江红》一词中最能表达战士们奋勇作战,誓杀敌寇的词句是“ ”。
14.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最能表现作者豁达的胸襟的词句是“ , ”。
15.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 两句真切地写出了噪静之间的辩证关系。
16.于良史《春山夜月》一诗中“ ”一句巧妙地点出了题目中的“月”字;“ ”,一句巧妙地点出了题目中的“春”字而不含“春”字。
17.李清照用“ ”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暮春的景象。
18.人们多用欧阳修《生查子》中的诗句“ , ”来表现情人约会时的情景。
19.古人常用“秋波”来形容美女的眼神,而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这浙东》一词“ , ”两句则巧妙地反用了这一类比喻。
20.李煜《虞美人》中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抒发悲愤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 。
21.南宋志南和尚有两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如酥、惠风和畅的春天美景。这两句诗是:“ , ”。
22.我们形容新事物刚一出现,即为人们所喜爱,所关注时,常常引用杨万里的诗句“ , ”。
23.人们历来喜爱菊花,但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趣绝然不同,黄巢借菊花表达自己要改变不平等的黑暗社会、解救百姓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24.一位老华侨事隔数十年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听到了久违的熟悉的乡音时,不由得用贺知章的名句“ , ”抒发他内心的激动之情。
25.诗人陆游认为理论必须联系实践才能把事情办成功的著名诗句是
“ , ”。
26.要写好文章,除了必须多阅读好的书籍外,还必须从生活悟得道理,南宋诗人朱熹的诗句“ , 很好地表达了这一道理。
27.形容一处风景无论下雨天还是晴天都景色宜人,我们常引用苏轼的名句
“ , ”。
28.面对超级大国对我国领土的虎视眈眈,我们人人都应关心边防,这使我们不由得用王昌龄《出塞》中的诗句“ , ”来表达我们的渴望。
29.用三句诗可以依次写出春天来到人间时,草木生长,绿色由少而多的不同景象:
(韩愈《初春小雨》)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30. 对于社会上一些一时得势的不法分子,我们可以用明代民谣中讽刺严嵩的两句诗“
”来表达心声。
31.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 , ”把寒冷的冬天及雪景写得富有春意,情趣盎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同一诗中,作者用一句夸张
“ ”比“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成里凝”更形象地写出了北方的寒冷。
32.曹操《龟虽寿》中“ , 。 ,
”几句诗反悔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情。
33.《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常被人用以表达人们对故土的依恋和深切怀念之情的诗句是:“
”。
34.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滚绣球》一折中作者借窦娥之口直斥“天地”(统治者)的句是:
。
35.浙江名校春晖中学的校名直接取自诗句“ , ”。在这一首诗中,“ , ”两句因形象表达了深切的母爱而尤受人喜欢。
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艳、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37.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 第一册
1.《政论两则》中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应该实行
等中国人民的有益格言。
2.《难忘寄园情》中描绘师生在星月之下聊天长谈这一情景的语句是:“ ,
, , 。”
3.孔子自谦认为自己还有“ , , ”这三件事没做好。
第二册
4.当我们感到前途遥远可怕而心灰意冷的时候,《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一句话对我们会很有启发,作者在文中说:“不要 ,而要
,
,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与末句话的意蕴相似的是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
5.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形容琵琶的演奏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与这保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叶君健形容梅兰芳的演唱一句话:“
, , ,
, , ,
, 。”
6.袁枚在《大龙湫》一文中告诉我们“ ”的道理。
第三册
7.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但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说,“ ,
”,因此,我们充满信心。
8.一副对联“ , ”可以形象地写出名城济南的景色特点。
9.《口技》一文中作者直接评论口技艺人技艺高超的语句是: , ,
; , , 。”
第四册
10.《沁园春·雪》中“ , ”这两句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
11.《沁园春·雪》中“惜”字所领起的内容是“ 。”
12.《我爱这土地》一诗文中艾青“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内容是:
。
1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内自然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文中表明“桃源人”来桃源原因的句子是:
。
14.《孟子·杀人以挺与刃》中作者用“
”这组排比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
15.《为学》一文中直接体现“事在人为”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
16.《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四季美景的句子是:“
。
17.《沁园春·雪》中既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歌颂了英雄辈出的历史的诗句是:“
。”
第五册
18.《最先与最后》一文中,鲁迅认为未来中国的栋梁是“ ”和 “ ”这两种人。
19.宗璞的《西湖的绿》一文中直接描写荷叶“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的一句话是: 。
20.《愚公移山》中,愚公认为太行王屋二山一定能够移走的理由是“ ”。
21.晏子认为一个地方的风气,环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品质,他所用的论据是:“
初中语文课文理解性填空(下篇)
诗歌
1.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与南宋文学家于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两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2.《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表现善于观察的人总是能从事物细微的征兆中预知情况的变化的诗句是“ ”,而刘方平《夜月》一诗中表现人们从景物的变化中感知季节更替的诗句是“ , ”。
3.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历来咏梅的诗词很多,其中形象地写出梅花的树形、香气特点,被誉为写梅的千古绝唱的句子是“ , ”。
4.我们多引用秦韬玉的贫女中的名句“ ”来形容白白地为别人忙碌。
5.屋漏人人厌憎,但宋朝诗人曾几的诗句“ , ”却借“屋漏”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怀。
6.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是一条必然的规律,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 ,
”形象地表达了这一哲学思想。
7.同是送别友人,诗人王维与王勃却表达出了截然不同的情趣,王维“ ,
”两句表达了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句;而王勃的名句“ , ”则表达了另一种豁达的胸襟,为人们所称道。
8.《上邪》一诗中女主人公用“ , , , ,
”五种不可能的现象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9.汉乐府民歌《长歌行》中“ , ”两句形容地道出了时间一去不回的特点,从而再发出“ , ”的感慨。
10.在《行路难》一诗中,李白既用“ , ”写出了世途的险阻,又用“ , ”表现了他追求光明的愿望,乐观自信的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意志。
11.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所描绘的那种报国的雄心不已,但却无奈地坐等到白发生的情景一样,陆游在《诉衷情》一词中发出了“
, ”的感慨。
12. 岳飞《满江红》一词中表达他南北驰骋,转战沙场的词句是: ,
”。而《木兰诗》中“ ”两句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趣。
13.《木兰诗》中最能形象地表现艰苦的战地生活的诗句是“ ,
”。而岳飞《满江红》一词中最能表达战士们奋勇作战,誓杀敌寇的词句是“ ”。
14.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最能表现作者豁达的胸襟的词句是“ , ”。
15.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 两句真切地写出了噪静之间的辩证关系。
16.于良史《春山夜月》一诗中“ ”一句巧妙地点出了题目中的“月”字;“ ”,一句巧妙地点出了题目中的“春”字而不含“春”字。
17.李清照用“ ”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暮春的景象。
18.人们多用欧阳修《生查子》中的诗句“ , ”来表现情人约会时的情景。
19.古人常用“秋波”来形容美女的眼神,而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这浙东》一词“ , ”两句则巧妙地反用了这一类比喻。
20.李煜《虞美人》中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抒发悲愤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 。
21.南宋志南和尚有两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如酥、惠风和畅的春天美景。这两句诗是:“ , ”。
22.我们形容新事物刚一出现,即为人们所喜爱,所关注时,常常引用杨万里的诗句“ , ”。
23.人们历来喜爱菊花,但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趣绝然不同,黄巢借菊花表达自己要改变不平等的黑暗社会、解救百姓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24.一位老华侨事隔数十年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听到了久违的熟悉的乡音时,不由得用贺知章的名句“ , ”抒发他内心的激动之情。
25.诗人陆游认为理论必须联系实践才能把事情办成功的著名诗句是
“ , ”。
26.要写好文章,除了必须多阅读好的书籍外,还必须从生活悟得道理,南宋诗人朱熹的诗句“ , 很好地表达了这一道理。
27.形容一处风景无论下雨天还是晴天都景色宜人,我们常引用苏轼的名句
“ , ”。
28.面对超级大国对我国领土的虎视眈眈,我们人人都应关心边防,这使我们不由得用王昌龄《出塞》中的诗句“ , ”来表达我们的渴望。
29.用三句诗可以依次写出春天来到人间时,草木生长,绿色由少而多的不同景象:
(韩愈《初春小雨》)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30. 对于社会上一些一时得势的不法分子,我们可以用明代民谣中讽刺严嵩的两句诗“
”来表达心声。
31.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 , ”把寒冷的冬天及雪景写得富有春意,情趣盎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同一诗中,作者用一句夸张
“ ”比“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成里凝”更形象地写出了北方的寒冷。
32.曹操《龟虽寿》中“ , 。 ,
”几句诗反悔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情。
33.《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常被人用以表达人们对故土的依恋和深切怀念之情的诗句是:“
”。
34.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滚绣球》一折中作者借窦娥之口直斥“天地”(统治者)的句是:
。
35.浙江名校春晖中学的校名直接取自诗句“ , ”。在这一首诗中,“ , ”两句因形象表达了深切的母爱而尤受人喜欢。
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艳、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37.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
查看全文:https://www.thn21.com/teach/1757.html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