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化学 > 化学实验 > 正文

初中化学实验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来源:网络资源 2021-10-22 09:35:45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① 少使用塑料 ② 回收利用 ③ 研制可分解塑料

2、一般不用蒸馏水作为饮用水的理由是什么?

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元素,长期饮用会影响健康

3.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尾气污染,促进农业生产

缺点:浪费粮食

4.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怎样鉴别?

分别取一块点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刺激性气味是聚乙烯塑料。

5.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6.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②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7.写出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无泡沫、产生沉淀的是硬水,无沉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8.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所学知识说明:

(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

※ 该题必须把碳酸钠、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答出来,然后再加以分析。

9.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

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香烟 ②不使用铝制餐具 ③少吃油炸食品 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

10.燃料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请你举出三方面酸雨危害实例及防止酸雨产生的措施。

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②腐蚀建筑物 ③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①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②使用脱硫煤 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11.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

(抄菜时铁锅中少量铁单质进入人体与人体胃液作用转化为易吸收铁元素。)

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醋酸与少量铁单质反应,生成可吸收的含铁物质。)

12.请写出在城市产生气体污染物的三个主要原因;

①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工厂排放废气 ③汽车等排放尾气

13.为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① 减少建筑工地粉尘 ②多植树造林 ③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14.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防止措施是什么?

① 绿色植被被破坏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过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防止措施:①多植树造林 ②禁止乱砍滥伐 ③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15.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什么?

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

措施是:①多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16.双面使用纸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关系是什么?

节约纸张就可以少砍树木,从而多吸收二氧化碳。

17.请你说说:“女娲补天”的传说中“补天”是指什么?

防止臭氧层被破坏。

18.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超音速飞机排放尾气,以及“氟里昂”的使用。

19.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① 严谨使用“氟里昂”做致冷剂 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或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20.今天,反污染的前线已不单单是在工厂,室内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请写出主要室内化学污染源有哪些?

① 建筑、装潢、装饰材料污染 ②厨卫污染 ③化汝品污染 ④日用化学用品污染。

21.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三大优点是什么?

① 来源广泛 ②燃烧热值高 ③产物无污染

目前,氢气作为能源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什么?

①没有找到廉价的方法制取大量氢气 ②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

22.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镁带并没有燃烧,后来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要点:①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存在的同时,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②火柴温度低达不到镁带燃烧时的着火点,所以镁带不能燃烧。 ③酒精燃烧的温度能够达到镁带的着火点,并且周围有氧气,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23.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的小纸袋,请问干燥剂主要成分是什么?写出它干燥时化学原理的方程式。是CaO CaO + H2O ===Ca(OH)2

在空气中小纸袋内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这是为什么?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 +H2O === Ca(OH)2Ca(OH)2 + CO2 ===CaCO3 ↓ + H2O

24.请你谈谈怎样才能爱护水资源?

①节约用水 (一水多用,不开桑拿浴) ②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③开发水源 (如海水淡化)

25.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水华”或“赤潮”现象?

①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②农业上少使用含磷化肥

26.请你说出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应用中的三大实例。

① 人类生活:合成医药治病

② 生产: 研制高效农药和化肥

③ 社会发展:化学领域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2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28据你所学知识提出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至少写出三条)

① 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

②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 通过生物的降解和吸收来净化土壤

29.设计实验测定某地区土壤的酸碱度(写出简要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取土壤少许放入表面皿(或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沾取清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判断土壤的酸碱度。

30.为什么说水源不久将成为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 ②地球表面水分布不均一 ③水受到严重污染

31.废干电池必须尽快实施集中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

电池中多种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所以电池要回收处理。

32.误服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可用于解毒急救的措施是 (喝鸡蛋清)。

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

(滴加浓硝酸并加热或燃烧, 滴加浓硝酸并加热变黄色为蚕丝;燃烧有烧焦羽毛味的是蚕丝。)

33.做馒头的面粉在发酵时会产生一些酸,使蒸出的馒头有酸味,如果在面团中加一些纯碱(或小苏打),可以使馒头蒸熟后蔬松多孔,原因是:

酸与纯碱(或小苏打)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变得蔬松多孔。

34.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原因是:

食醋中的醋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生成可溶性醋酸盐。

35.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36.焊白铁皮壶时,要用到盐酸,在实际操作中常用浓的氯化铵溶液来替代,这说明浓的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予以说明:

往氯化铵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则PH<7,溶液呈酸性。

37.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有效的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