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化学 > 化学实验 > 正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浅析(5)

来源:网络资源 2021-11-13 20:25:13

中考真题

免费领资料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行为偏差及矫正研究

摘要: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讲解代替实验、多媒体演示代替化学实验、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验证性实验代替探究实验”等教学行为偏差,这些实验教学行为背离了化学的学科特征和“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改“讲解”为“动手实验”、改“机灌”为“现场实验”、改“演示”为“学生分组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关键词:

实验教学;行为偏差;矫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学生建立和巩固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行为偏差是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综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虽然老师们知道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以讲解代替实验、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验证性实验代替探究实验”等教学行为。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行为偏差的主要表现

1.以讲解代替化学实验

目前,还有一些贫困山区,实验条件差,再加上教师自身能力及惰性,书上的实验基本都是以讲解为主,据了解,存在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考在实验操作及技能方面的考核存在一些困难,再加上初三化学课时紧、任务重,助长了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教学行为。如在一次下乡听课活动中,一位老师在讲“氧气的性质”时,没做实验,而是将现象、表达式、结论整齐地写在黑板上,叫学生抄下来记住。强化记忆几分钟后,请学生起来背,有一个学生把硫燃烧的现象背成了铁燃烧的现象。如果老师是做了实验的,那学生就不会记反了,而且课堂也不会枯燥得一点化学味都没有了。

2.以多媒体代替化学实验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大量通过多媒体手段代替真实的化学实验,不管这个实验是否易操作。学生从视频、动画等中获得有关实验的过程、物质的气味和状态等,就象看电影一样,没过多久就忘了。这样学习化学实验是毫无意义的。重庆市化学教研员钱胜老师曾说:“作为一个初中毕业生,连二氧化硫的气味都没有闻过,盐酸、硫酸都没亲眼看过,那他至少化学这科不算合格。”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青年教师教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1-8,就是让学生看实验视频。视频看完后,他布置了一个小测试:做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的实验,忘了加指示剂,猜想:反应后的溶液的溶质有哪几种可能?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学生看完题后,一头雾水,教室里一片寂静。为了打破这个局面,老师开始讲实验,讲了几分钟,也没几个学生听懂,后来只好作罢。我想,如果这个实验是亲自实验,学生一定会一目了然的。

3.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

2011年版新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必须开展八个必做的化学分组实验,而实际情况是较多的教师一个也没做,做了两三个实验的就算好的了。除了个别学校的设施设备确有问题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老师怕麻烦,从而让学生失去了亲自动手的宝贵机会。在今年某校的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学生到实验室后,东张西望,不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仪器不知怎么连接,胶头滴管不知怎么拿,量筒拿着读数等等。问学生,才知道,他们从来没进过实验室,最多就是看老师演示过实验。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记得再熟悉的操作,真正到实验室操作也会手忙脚乱。

4.以验证性实验代替探究性实验

实验教学中,有些老师根本不让学生自我探究,总是怕学生在实验中有差错、闪失,怕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设计方案而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老师通常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并对试剂的用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陈述得一清二楚,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代替了科学的探究性实验。如在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时,老师直接给出了两套方案,一套是铁、硫酸铜、银;一套是硫酸亚铁、铜、硝酸银。而还有什么其它方案,每套方案各有什么优劣,就没作深入探究,扼杀了学生探究的潜能。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行为偏差的矫正

针对以上所列举的教学行为偏差,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矫正措施:

1.改“讲解”为“动手实验”

这就要求老师提高认识,实验条件具备的学校理所当然要做实验,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创造条件也要做实验。有些知识是讲不透、说不明的,但通过实验让学生从中体会就释然了。例如,有一次,我在讲饱和溶液的概念时,当讲到饱和溶液只是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但还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时,学生不太明白。我灵机一动,向刚才实验后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几粒高锰酸钾,瞬间溶液变成了紫红色,学生顿时豁然开朗了。班上罗杰夫同学以此写了一篇科技小论文《水饱了》。

2.改“机灌”为“现场实验”

不可否认,对那些危险性高、成本高、时间长的一些实验,借助多媒体,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水加到浓硫酸里所引起的后果,钾与水反应的实验,因危险性较大,可用多媒体来代替。但对书上出现的实验,尽最大可能不要用多媒体代替,而要开展现场实验。这就像看电影和学生亲自上场表演一样,是有区别的,学生收获的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3.改“演示”为“学生分组实验”

除了要求的八个必做实验外,书上的一些演示实验也可以改为分组实验。我在上“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将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都改成了分组实验,实验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与兴趣,小组团结协作,时而争论不休,时而发出惊叹的自我赞美,甚至还提出大胆的质疑,全班共同探讨。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精神与品格,教师的讲解是无法比拟的。

4.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用实验来验证已知知识的正确性,而探究性实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来获得知识。前者处于被动状态,后者是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做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时,可设计为探究实验,将棉花和蘸了水的棉花分为一组,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木条和煤块分为一组,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将燃着的蜡烛和倒扣在烧杯中燃着的蜡烛分为一组,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氧气(或空气)。这样的改动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的能动性。

三、总结

除上述实验教学行为偏差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行为的偏差还有很多,比如还有将书中的课外实验、家庭小实验置之不理的;实验时放任自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管不问的;对实验的突发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的等等。实验教学行为偏差对学生的危害是巨大的、长期的。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2]所以,追求相对完美的教学,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偏差,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行为及其改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09)

[2]马晓春.我国教师问题行为研究现状述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