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1-11-17 20:42:43
初二历史下册常考知识点4
第11课 民族团结
1、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这个建议,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革命组的热烈欢迎。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 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3、 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 一国两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 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谈判完成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3、 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谈判完成。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 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的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 ▲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怎样形成的?
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形成:⑴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⑵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⑶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⑷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第二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得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 1995年初, 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海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5、 日益密切的交往: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6、 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不同:
香港、澳门是被外国侵略者侵占,它们的回归属于维护国家主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