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历史知识点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2022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

来源:网络资源 2021-12-23 11:08:52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民族、对外交往、民生措施、三国鼎立问题】

一 民族政策

(一)新疆问题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

(二)西藏问题

1、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史实:

①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2)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①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并规定以后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作用: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西藏的巨大变化:

(1)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第一个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西藏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纪念这一事件的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

(4)建立西藏自治区。西藏成为我国重要的牧区。

(5)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促进了西藏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三)感想: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新疆、西藏的经济迅速发展,新疆、西藏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疆独”分子、达赖集团搞独立的企图不得人心,必然受到全国人民反对,注定失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等。

(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友好交往,和睦共处。

二 对外交往

(一)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史实:

1、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2、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①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著《大唐西域记》。②唐玄宗时,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建筑、医药知识,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

3、明朝:

(1)明朝对外友好交往典型事件: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友好关系)

(2)明朝对外冲突的事件:①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葡萄牙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4、清朝:(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②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③启示: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2)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例: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康熙皇帝两次派军队围攻雅克萨,迫使沙俄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①周恩来总理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

非国际会议。)

(2)20世纪70年代: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4)21世纪:2001年,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启示:①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对外交往,互通有无;②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倡和平外交;④学习张骞、郑和等人不辱使命、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 民生措施

1、孔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3、西汉盛世局面有:

(1)文景之治

以民为本的思想: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民生政策: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2)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的民生政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减轻农民负担;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铸五铢钱

4、唐朝盛世局面有:

(1)唐太宗贞观之治

材料:唐太宗李世民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①“舟”和“水”形容什么关系?君和民的关系。

②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从隋末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不能过分的压榨农民。

③唐太宗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注重“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④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贞观之治。

(2)唐玄宗开元盛世

措施:任用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崇尚节俭,不用奢侈物品。

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6、建国后的“三农”

1、 建国后农村政策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从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

四 三国鼎立(重点,联系襄樊讲三国故事)

1、官渡之战: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

目的:想要统一南北。

经过:曹军主力南下进攻刘备,孙刘联合抗曹,在赤壁大败曹军。

影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讲的是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和刘备同去的还有关羽、张飞。

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等。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