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1-12-30 11:18:39
【考点四:党的基本路线】
1.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党的基本路线地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泉。
【考点五:科技创新】
1.创新的意义: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4)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6)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7)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目前的科技现状?为什么要建设科技强国?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的做法)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4)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青少年:(青少年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4)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4.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成效;(3)党的正确领导,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创新;(4)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5.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对我国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6.列举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北斗导航服务全球;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圆满成功;奋斗者”号万米海试成功;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
8.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2)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考点六:民主与民主意识】
一、社会主义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一种新型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3)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繁荣富强。
3.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1)发展选举民主。(2)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二、民主权利:
1.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3)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权力滥用,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与热情。监督权:行使途径:(1)通过人大代表反映;(2)用书信、电话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3)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监督。注意问题: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要实事求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能聚众闹事。
三、民主意识:
1.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 公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生活,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考点七:依法治国】
一、法治:
1.法治有什么作用?——→法治的意义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个人)(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社会)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全面依法治国: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要求(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怎样建设法治国家)(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还要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国家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4.法治建设,青少年怎么做?(1)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2)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3)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4)向人们大力宣传法治知识和重要性;(5)同破坏法治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三、法治政府:
1.法治政府:
(1)含义: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核心内涵:依法行政。
2.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和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A.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B.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4.怎样厉行法治?——→法治社会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4)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环境。
5.开展扫黑除恶等法治建设活动有什么意义?
(1)有助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
【考点八:文化建设】
1.中华文化:
(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作用: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④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2.文化自信:
(1)原因(重要性):①.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来源: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3.中华传统美德:
(1)重要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熔铸了中华民族民族志向、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内涵:爱国情怀,奋进品格,高尚情操,伦理规范。
4.中华民族精神:
(1)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作用: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②.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③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面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创业创优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特点: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重要性?(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5)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③要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6.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热播,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生活;(2)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3)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4)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7.宣传和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2)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8.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该如何面对文化差异?
(1)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2)要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3)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9.时代楷模、“最美”等先进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
(1)心系祖国、勇担重任、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2)高度履行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3)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10.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1)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还要互相交流借鉴。(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1.向先进学习、弘扬美德等,青少年怎样做?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3)勇于实践,踏实做人;(4)向人们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5)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6)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九:生态文明建设】
1.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与危机?
(1)现状: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得我国环境问题严重,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浪费污染都很严重。(2)危机: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缓解资源、环境压力;(2)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做法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国家):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⑤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青少年: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④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约用水、用电,人走灯关……社会:向公众宣传生态保护的意义;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倡导人们坚持绿色消费,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树立诚信意识,依法生产和经营
【考点十:民族团结】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3)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3、国家如何促进民族发展?
(1)经济上: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精准扶贫、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等。(2)民生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疔保障制度。(3)文化上: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4、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1)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2)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为维护民族团结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5、反对分裂: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2)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反对分裂(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考点十一: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为什么要坚持“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是处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3)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怎样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2、实现祖国统一: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统一
(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2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多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3、怎样实现祖国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3)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4)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民族常识:我国5个自治区的建立时间: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最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少数民族节日习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跳花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裕固族的剪马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