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1-12-30 11:54:41
1.为什么要调控情绪?
①复杂而多样的情绪,它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②但是,过分消极的情绪,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损害。
③情绪过分激烈或者过分淡漠,过分多变或者过分单一,也都容易发展为不良的心理状态。
④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生理状况。所以我们要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2.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念?
①学习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必要手段。
②学习是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③学习也是国家、民族发展和强盛的前提条件。
④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
3.挫折对人产生什么影响?
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消极作用:它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积极作用: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4.应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积极态度(勇敢战胜挫折) :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地努力。
消极态度(向挫折屈服) :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5.坚强意志品质有什么作用?
①意志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质。
②坚强的意志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战胜挫折,而且有助于我们克服自身弱点,成就人生。
6.怎样磨砺坚强意志?
①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目标。
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④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7.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①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迹。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所以要珍爱生命。
8.怎样珍爱生命?
(1)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激发自己对生命的热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能放弃生的希望。
②我们还要懂得远离危险,面对突发灾害时,要勇敢面对,懂得保护自己。
③懂得自我保护,使自己远离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④提升生命的价值。
(2)善待他人的生命。
①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帮助;当他们感到痛苦时,应给予关怀。
②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侵害他人生命。
(3)善待一切生命。一切的生命,我们都应以珍爱之心去对待,不虐待,不残害,不肆意践踏,使人道精神和善良的品德伴随我们成长。
9.常见的自救自护常识有哪些?
(1)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远离危险,让自己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①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防火、防水、防气;
②骑乘交通工具或行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③进行其他户外活动时,也要注意避险。
(2)正确应对来自他人的侵害。
①面对侵害,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给侵害者可乘之机;
②侵害发生时,要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③如果侵害已经发生,要及时脱离侵害者的控制范围,稳定情绪,与自己的监护人取得联系,告知他们具体情况。如果侵害来自自己的监护人,可以向老师或公安机关求救。对于性侵害,不要因为觉得难以启齿,而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3)面对火灾、水灾、地震等灾难时,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更不能丧失求生的意志。遇到灾情要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并积极自救。
10.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为他人带来欢乐、减轻痛苦,生命价值就得以提升。珍爱生命,也包括延伸生命的价值。
11.怎样延伸生命的价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①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长之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②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④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回报社会。
⑤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延伸生命的价值。
12.为什么人生需要自立自强?
(1)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2)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不被挫折和苦难打倒,才能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自强不息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4)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13.怎样培养自立能力?
(1)克服依赖心理。能处理好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才能,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要多向榜样学习,有意识地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学习他们如何待人处事。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有意识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作决定的能力。
14.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①志存高远。
②追求生活中细微的进步。
③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15.怎样对待社会影响?
①对来自各方的社会信息,都要在我们头脑中过滤筛选,运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别,要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
②对长辈的言行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长辈做错了应该予以指出。
③面对公共传播媒体,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
④正确对待社会流行,对流行的事物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盲目从众。
16.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法律是由国家经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17.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什么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②未成年人处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发展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③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④未成年人一旦在不法分子的引诱和胁迫下,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将会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18.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19.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1)家庭方面:父母疏于管教或教育方式单一、粗暴;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
(2)学校方面: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师对其缺乏耐心教育,进行变相体罚,侵犯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
(3)社会方面: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社会上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等。
(4)个人方面:身心不成熟,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是非不分;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等。
20.未成年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留意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和行为习惯的细节,对不良诱惑坚决说不,遵守法律的规定和道德的要求,让自己远离不良行为。
21.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
①家庭方面:部分父母对子女疏于管教,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②学校方面:校园安全管理不到位,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③社会方面: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社会上暴力事件和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④国家方面:国家对校园暴力行为缺乏有效惩戒。
⑤自身方面:道德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交友不慎,不能明辨是非善恶。
22.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危害
①学生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既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阴影,也会让施暴者因此受到法律的惩罚。
②家庭方面:会对双方家庭造成伤害。
③学校方面: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和谐校园的建设。
④社会方面:破坏社会风气,渲染暴力文化,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23.遏制校园欺凌,各方面应如何做?
①家庭: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孩子。
②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法律、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暴力事件,学校要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教制度等。
③国家: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惩戒力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依法严打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法制宣传,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④社会:要根除暴力文化滋生的土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⑤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善于调控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远离暴力行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青少年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②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学会宽容。
③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律,遵守社会规则,严于律己,遵守校纪校规。
④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如面对不法侵害,要积极寻求帮助,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⑤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与同学和谐相处。
⑦发现校园暴力事件及时向学校老师反映等。
25.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长辈?
(1)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一种天然的情感。这种爱是无私的,希望子女一生平安幸福是他们共同的期待。对于这种无私的爱,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2)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成人。(3)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4)成年子女要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
26.我们怎样孝敬父母长辈?
(1)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从小事做起。
(2)孝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①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孝敬父母主要表现为对父母的体谅、关心,尽可能帮助父母,为他们分忧;积极上进,让父母放心。
②长大成人之后,就要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7.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如何化解"爱的冲突"?)
(1)只要父母与子女共同努力,"爱的冲突"是可以化解的。化解"爱的冲突"的办法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双方的理解与沟通。
(2)具体做法:
①时时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时不发脾气,不闹对立。
②经常与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和朋友关系。
③遇事多和父母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张。
④对父母作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诚实守信。
⑤做了错事主动检讨,不逃避责任。
⑥了解父母的工作,体谅他们的难处和心情。
⑦学习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持父母,做父母的朋友。
⑧发现父母言行有误,敢于指出,耐心说服纠正,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坚持正确原则。
28.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①文明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②在交往中,礼貌的行为能够显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内涵和修养,能够增添一个人的风采与魅力,礼貌能够使人们愿意交往,愉快交往。
③每个人文明礼貌与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与发展,更会影响社会风气,甚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④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29.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1)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不以自己的某些长处自傲。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2)注重细节。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态度、仪表、语言、举止等方面。如态度亲和、仪表大方、语言文明、举止端庄。
(3)不同的场合对我们的举止有不同的礼仪要求。正规的交往场合需要一些比较正式的礼仪,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一些公认的文明规则,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则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4)文明交往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的品德、人格,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就会从内到外地表现出来。
(5)文明交往,还需要一把识别善恶的标尺。对于某些虚伪、欺诈、不怀好意的人,要学会拒绝和远离。保护自己,不受诱惑,也是文明交往的重要方面。
30.竞争的作用有哪些?
积极作用:
①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群体也就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
②良性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鼓励良性竞争,制止恶性竞争,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进步。
③在竞争中,每个人都不能满足现状,后进要追赶先进,中游要力争上游,即使已经名列前茅,还必须继续努力,因为在竞争中,停滞就意味着落后。
消极作用:
①对于在竞争中没有名列前茅的人来说,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竞争结果,就可能被挫折感所压倒,陷入自卑而一蹶不振;
②有的人由于不能面对失败,怨天尤人,妒忌成功者,心理失衡。
31.如何面对竞争的压力?
①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把竞争当作磨砺意志、提高自我的过程,主动参与竞争,不胆怯,不逃避,勇敢地迎着压力上。在竞争中客观地自我定位、自我评价,坦然接受竞争结果,胜不骄,败不馁。
②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
③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
32.合作的作用
①合作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
②古往今来,每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无不取决于团结合作。
③放眼国家和世界,国家的发展不仅有赖于国内各种层次的合作,还必须依靠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全球合作。
33.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①需要确立共同目标。
②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
③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34.诚信的重要性。
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个人没有诚信不能立足社会,社会没有诚信不能正常生存发展。诚信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
(1)只有在诚实的心中才能生长出使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美德。
(2)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3)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4)企业诚信经营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5)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5.怎样做诚实的人?
(1)增强诚信意识,做到对自己诚实,也要做到对他人诚恳。
(2)坚持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说实话,做实事,不说谎,考试不作弊等。
(3)做到信守承诺,承诺一旦做出,就应该努力去兑现。
(4)我们还要学会诚信的智慧,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善意的谎言"。
36.如何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要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①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
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要摈除陈腐观念。
④要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建立平等相待、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37.我们应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①树立共同目标。
②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③增强集体荣誉感。
④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人教版: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3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我们应如何坚持两者的统一?
(1)两者的关系: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③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④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坚持两者统一的做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9.公民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