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1-12-30 14:48:58
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基本原则】精读课文、把握内涵
1、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
【示例】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生需要弄清四个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2、把握内涵。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细化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
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4个方法】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
(3)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考生对于历史概念只做到理解还不够,更要达到熟练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的地步。
高密度串联知识网络
【基本原则】抓点串线、铺面
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考生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进而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1、抓点。如士族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魏晋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土族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士族势力发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势力渐衰;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
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等。由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
3、铺面。“面” 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精准把握命题人的考点和解题思路,做到答题要点全面、不偏题。
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
【基本原则】建立立体知识体系
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是一个平面化的知识体系。 但中考命题往往抽取历史线索,挖掘知识联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知识体系。因此,考生们备考复习时,不仅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拓宽、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具体要求】
(1)相对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2)宏观分析+微观考查。
(3)显性联系+隐性联系。“显性联系” 是教材中历史知识间较明显的联系,而“隐性联系”则隐藏于知识之间。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和系统化,显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身的价值。
注意事项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教材内容
中考历史所考查的知识点相较于七、八年级更为全面、综合,对于考生学科素养、能力、解题思路以及答题模式的考查也更为系统。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逻辑顺序的。考生复习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教材内容,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教材中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明晰教材编排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
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考生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响大小,从而便于记忆和理解。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
历史教材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考生要尊重历史,答题时注意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同时更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内容。
4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习惯
把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小专题化,可以很好地增强读题、解题、做题、答题的能力。
5以读、议、练为主
课堂上教师讲课的内容,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重点、要点、难点分明,考生要以听记为主。复习中,考生要重视思考自查,找出自身的弱点、虚点和盲点,得出有用的历史经验。
6历史知识与考试技巧并重
一道结构完整的历史试题,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提示语、主干语、限定语、项目语,答题时要有意识地按照这4个方面去认真分解试题。答题书写要做到“四化”,即构思目标化、层次条理化、答案要点化、书写序号化。
7重视世界史的复习
(1)国别史: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苏)等国的历史。
(2)国际关系史: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一战、二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
(3)中外史关系: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苏)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
(4)中外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史:如美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三次科技革命等。
8深化现有知识结构
(1)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接着,新兴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先后超过了法国和英国,从而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的新矛盾,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
(2)注意事物本身的纵向联系。如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侵略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的共同点。再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3)注意知识的广度。关于国共两次合作,可以理解为第一次是党内合作,第二次是党外合作。关于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矛盾;美国内战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民国元年为1912年,所以民国六年为1917年。总之,考生要不断训练自身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意知识的深度。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1840年”是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具体年代,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历史
1. 历史要记笔记
历史要善于从宏观把握历史脉络,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笔记对历史尤其重要,因为人教版的分类其实是不合理的,并不是按照历史年代而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分类,中外历史交叉。这完全分割了历史正常发展的脉络,有很多跨书本的联系就会很难找到。
通过笔记把所有史实都记全,这意味着什么小字注释都要看。
至于背景意义影响,基本是老师总结出来给的,自己要翻书再找找,看有没有老师没有提到的,尽量都记全了。
2. 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历史笔记还要把握大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世界史从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时间上与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发展以至最晚的工业革命是同时的。只有全部联系在一起看,才会真的明白那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至少也要做到合上笔记,说到鸦片战争,把中国背景,国际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影响都说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做历史题的时候不丢点。所以历史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大工程,需要细心和耐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