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中考网整合 2022-05-26 09:42:59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2年江苏扬州市直和广陵区中考招生实施办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今年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高一新生的普通高中学校有哪些?
今年市直、广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招生区域(以下简称“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高一新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共9所,具体学校为:
公办学校有扬州中学、扬大附中、邗江中学、新华中学、扬大附中东部分校公办学位、市一中、红桥高中。
民办学校有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扬大附中东部分校民办学位、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2.今年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是如何安排的?
一是普通高中公办计划:招收高一新生4226人。其中,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3994人,面向其他区域招收232人。各校招生数分别为:
扬州中学:招收896人。分别是:
(1)面向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江都区、邗江区招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135人;
(2)面向邗江区招收统招生27人;
(3)面向全市招收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46人;
(4)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统招生688人,其中含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45人。
扬大附中教育集团:(1)扬大附中:招收900人。其中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统招生820人、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苏教国际预科班”20人、面向邗江区招收统招生60人。(2)扬大附中东部分校: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公办学位学生220人,按公办普通高中收费标准收费。
邗江中学: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统招生210人。
新华中学: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统招生870人。
市一中: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统招生590人(含招收宏志班390人)。
广陵区红桥高中: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统招生540人。
二是普通高中民办计划:招收高一新生1555人。其中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1325人,面向其他区域招收230人。各校招生数分别为: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民办计划650人(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590人、面向其他区域招收60人,其中“2+1”中加课程班和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130人)。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民办计划530人(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525人,面向其他区域招收5人)。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民办计划375人(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招收210人、面向其他区域招收165人,其中国际班165人)。
3.市直广陵招生区域考生如何报考扬州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
今年扬州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学校招收45人,市直广陵招生区域考生根据本人意愿在《2022年扬州市直和广陵区高中招生志愿表》中填写扬州中学志愿,不需要另外单独报名,被扬州中学录取后,由扬州中学严格依据考生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
4. 扬州中学、扬大附中、邗江中学3所热点高中跨区招生计划的志愿填报、录取是如何开展的?
扬州中学、扬大附中和邗江中学3所热点高中在按照原有招生办法对原招生区域招生的同时,使用部分招生计划跨区招生。其中扬州中学27个招生计划(不含扬中创新班在邗江招生计划23人)、扬大附中60个招生计划,面向邗江招生区域所属初中学校招生;邗江中学安排210个招生计划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所属初中学校招生。上述3所热点高中进行跨区招生的,对符合条件的考生全部安排在志愿录取阶段通过志愿录取,不进入网上市场招生。录取时“按分排序,遵循志愿”,如计划录满出现同分时,按语数外总分排序,如语数外总分再同分,以语数总分排序,如语数总分相同,同分跟进。
5.扬州中学、扬大附中如何开展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文学创作、英语口语等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
今年扬州中学、扬大附中开展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文学创作、英语口语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报考上述学校自主招生的考生通过该校校园网查阅招生简章。
6.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普通高中学校如何招收优秀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
2022年市直广陵招生区域普通高中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有扬州中学、新华中学、市一中、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各普通高中招收优秀运动员和艺术专业特长学生工作,要严格按照《关于印发<扬州市优秀运动员升学工作意见(2016年修订)>的通知》(扬府办发〔2016〕53号)和《2022年扬州市普通高级中学优秀运动员、艺术专业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扬教发〔2022〕16号)要求执行。
7.市一中是否继续举办宏志班?
为帮助品学兼优而家境贫困的学生继续高中学习,并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继续在市一中举办宏志班,被宏志班录取的学生学习期间将得到一定的资助。市一中宏志班招生通过网上市场进行。
8.今年哪些学校举办国际班?
扬州中学继续开设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扬大附中继续开设“苏教国际预科班”,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继续开设“2+1”中加课程班和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继续开设国际高中班。
上述4所学校面向市直广陵招生区域的招生全部通过网上市场招生进行。国际班报名条件和初选办法见各校招生简章,需要提醒的是部分国际班有报名条件,有意愿报考的学生在进入网上招生市场前一定要及时向学校咨询具体的报名条件,以免错过填报机会。
9.今年有哪些学校举办综合高中班?
今年继续举办综合高中班,入学注册普通高中学籍,一年级开设普通高中课程,一年级结束时由学校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普通高考继续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或者选择到职教相关专业学习,转为职业中专学籍,参加职教高考。
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综合高中班计划招生120人,扬州弘扬中专综合高中班计划招生470人。录取时间为6月29—30日。
10.委托相关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录取?
今年面向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招收40名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其中,委托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20人、委托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20人,学制为五年,录取最低分数原则上不低于升学成绩总分满分的80%。招生录取为提前批次,与普通高中志愿或职教志愿可同时兼报。6月4日组织考生线上面试,6月7—8日组织考生志愿填报,6月28日左右组织志愿录取并签订相关协议。学生在读期间的培养费、住宿费由市教育局承担,学生及家长须承诺毕业后回扬州市区域范围内各类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服务期5年。如委托培养学生未能在扬州落实相应就职幼儿园,按照招生协议由相应县(市、区)、功能区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推荐就业。
11.如何落实优抚对象、高层次人才子女等入学政策?
第一,军人子女,按照《扬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试行)》(扬政联〔2014〕3号)办理。革命烈士子女加分政策,参照军人烈士子女执行。
第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按照《市应急局市教育局转发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扬应急〔2019〕39号)办理。
第三,扬州市高层次人才子女,按照《扬州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保障实施办法》(扬教发〔2018〕11号)办理。
第四,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按照省公安厅、教育厅《关于做好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意见》(苏公通〔2018〕141号)办理。公安烈士的子女,中考录取时按生源地普通高中录取招生线的10%加分投档;公安英模的子女,招生时加30分投档;因公牺牲公安民警的子女,招生时加20分投档;一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的子女,招生时加10分投档。
第五,归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的考生加10分并计入中考总分。
如果考生同时符合以上五项加分中的多项加分条件,按其中最高的一项加分,不累计加分。符合上述条件的考生,经当地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第一、二、三、四项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时考生达到生源地普通高中录取招生线后加分投档。
12.考生志愿在哪里填报?志愿填报时间有何规定?
应届初中毕业生由学籍所在学校统一组织办理志愿填报手续,往届初中毕业生、修业的社会青年及在市区以外学校就读且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直广陵高中招生区域招生的初中毕业生,在就读学校或者由市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学校办理志愿填报手续。
志愿填报时间:5月31日至6月2日。志愿采用网上填报志愿方式,网上填报志愿确认截至时间是6月2日24:00。
13.今年考生志愿更改是什么时间?有何要求?
考生及家长应审慎选择学校,自主填报志愿表,学校不得干预或强迫。填报《2022年扬州市直和广陵区高中招生志愿表》(俗称“白表”)的考生,网上志愿填报后,学生及家长还可于6月20—22日到市区中招办(设在翠岗中学校园内)进行网上更改志愿(具体操作说明另行公布),在此期间更改志愿的机会只有一次。考生所在学校在此期间不得组织学生集中到校或开展集体活动,不得阻止学生前往更改志愿。更改志愿期间考生及其家长更改志愿签字确认后,不得再更改,由于填报志愿失误而造成的后果由考生及其家长负责。填报职教系列志愿的考生,志愿填报后内容不得更改,也不得将职教系列改成普教系列。
14.今年普通高中志愿表有哪些变化?
今年普通高中志愿表增加了五年制高职和应用本科“5+2”项目(以下简称“5+2”项目)志愿,“5+2”项目为扬州高职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5+2”项目和扬大附中东部分校公办学位两个志愿中最多只能选择1个填报“服从”,二者不兼报。
15.高中阶段学校志愿有几个系列?
市直广陵招生区域高中阶段志愿分普教与职教两个系列。普通高中属普教系列,五年制高职、省属中专校、职业院校(含综合高中、“3+3”、对口单招班)和技工院校属职教系列。普教系列与职教系列(“5+2”项目志愿进入普通高中志愿表)互不兼报。报考师范专业的考生可选择填报普教系列或职教系列,其中委托相关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可以与普通高中志愿或职教志愿兼报,报考其余的师范专业不可兼报四星级普通高中志愿及“5+2”项目志愿。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