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语文知识点 > 现代文阅读 > 正文

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来源:网络资源 2022-05-27 15:08:04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占了半壁江山,作用题又是其中的一个大类。

面对作用题,考生常常出现或全无思路无从下手,或死记套路胡乱套用,或流于片面造成失分的状况。这与它多样灵活的考察角度不无关系。

大体而言,作用题的考察角度包括人物的作用、叙述视角的作用、情节的作用、细节的作用、物象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句子/段落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几大类。面对如此灵活多变的作用题,教师们进行过大量研究,对各角度的常见作用都作了较全面的概括、梳理,内容具体详实但过于庞大,对学生而言,要记住已委实不易,遑论运用。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考试题命制也愈渐灵活,靠答题模板拿分已越来越困难,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带给学生的,不是模式,而应是思路。

具体到阅读理解作用题上,有没有什么思路是面对作用题的所有考察角度都能用得上的呢?“内容+结构”这一传统思路颇受推崇,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该思路在应用时显现出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结构”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很多初中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常常混淆“内容”和“结构”,导致思维混乱;同时,“内容”的指向又过于宽泛,涵盖甚广,反而使学生失去方向。因此,学生虽知道这一思路,但具体作答时又出现全无思路的状况或回到了胡乱套用的层次。

是否存在一个更易理解又更加明确的思路呢?“要素+位置”或许可作一解。

一、要素

本文所谈的“要素”,指的是特定文体因其自身特点在内容方面所包含的各种要素,不涉及技巧、语言风格等层面。中考阅读题中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类型包括小说、散文(叙事、抒情)两大类。小说“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叙事散文“四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对此较为熟悉。但在解答作用题时,还需要多考虑这一重要要素——思想感情。任何小说、叙事散文,都是作者借以抒发自身情感或思想的凭借,加入这一重要素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抒情散文是借某种事物或某些景色传递情感,故其要素应包含:事物(景物)、情感。

无论考察何种角度的作用题,人物或是情节又或是标题、句段,其在内容上的作用指的就是它是否对其所属文本的各要素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就是逐一思考所考察的内容对该文本的各个要素是否产生作用,若有,那么产生了何种作用。

举考察小说标题的作用为例。从要素方向上思考,应考虑标题对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以及主旨这四个要素是否产生影响:是否点明主要人物?是否概括了主要情节?是否点明了故事发展的时代背景或自然环境背景?是否点明了全文的核心主题?……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有时,考察的角度本身就是該文体的要素之一,这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其不能对自身产生作用,要注意分析该考察角度是否暗含多重指向。

举考察小说中人物的作用为例,思考时应考虑该人物对小说的情节、环境、主旨以及人物这四个要素是否产生影响。前三个较好理解: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主要考虑该人物是否推动情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主要考虑人物的行为、思想等是否反映了小说所要展现的典型社会环境或烘托了自然环境的某种特点;对主旨的影响则指人物对表现小说主题思想是否有所帮助。特别要谈到的是人物对人物的作用。这看似怪诞,实则不然。人物对自身自然不会产生影响,但这里的“人物”可以指向小说中的两个不同角色。最常见的是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引出主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比突出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对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转变产生影响等。

除了人物对人物的作用可以指向主、次人物之间外,环境对环境的作用可以指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映衬,情节对情节的作用可以指局部情节对整体情节的影响等。学生在思考时容易想当然地忽略掉这一层,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特别加以强调。

二、位置

仅从要素方向思考作用题往往还不够全面,还需要考虑“位置”。

所谓位置,指的就是所考察的内容在文本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亦不同。如果说要素指向传统意义上的内容,那么位置指向的就是与之对应的结构,但相比“结构”,“位置”来得更浅显易懂、具体可感。依据考察内容所处的具体位置,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可能产生的各种作用。

从位置方向思考,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是考察的内容集中出现在某一部分。此时,依据其所处位置,主要分为四种情况:位于正文开头、中间或结尾部分及作为标题。教师可依据各位置自身的特点讲解其各自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开头处于全篇之首,故其可作为全篇的统摄或对下文起到影响,同时,它是读者最先阅读到的正文内容,因此,它也可能起到对读者的吸引作用;结尾部分作为全文之末,主要对前文起到作用,当然,作为尾声,也会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影响;中间部分连接着上下文本,故其最突出的一种作用便是承上启下,同时,对前文而言它类似“结尾”,对后文而言,它又可视为“开头”,故其也兼有开头、结尾的部分作用;标题脱离于正文,但其位置特点与开头相似,故二者在作用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四种位置类型各自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下表。

其二是考察的内容贯穿全文前后。与这一特征相应,其通常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或首尾呼应的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位置的特点及其典型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把握作用题的另一条思路,从而提高作用题的得分率。

需要补充的是,某些考察角度的作用题是无需考虑“位置”的,如对叙述视角作用的考察。叙述视角本身就是抽象的存在,不存在“位置”的概念,理解了就可以在做题时及时略过这条思路了。

三、真题分析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需返归到实践中去检验。“要素+位置”这一思路在面对具体题目时是否真的有效可行?在应用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笔者以两道较典型的中考真题为例来谈一谈。

作用题有时并不直接出现“作用”一词。它可能被替换为其它表达,考生需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辨认出其“作用题”的本质。2020年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抬头看见花》的第20题,“纸花、木花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花?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就是一道变形的作用题。将其改成传统作用题的问法即是:纸花、木花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写这些花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這属于对物象作用的考察。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中提及了几件与“花”有关的事,由此引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慨。观其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思想感情。本题考察的是文本中具体物象的作用。“纸花”“木花”直接与文本中的人物相关——纸花是植物园卫生间看护人用捡来的包装纸做的,木花则是生病的孤寡老人削掉树枝制成的。而他们做的纸花、木花,折射着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们的这种人生态度也借由纸花、木花传递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其他人。由此又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关联。题中提到“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结合最后一段“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可以对其与思想感情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补充:赞扬乐观的人们的智慧和美好的心灵及他们给世界带来的希望。纸花和木花出现在文本的5-7段,属中间部分,但其与前文的事件之间是并列关系,相对独立,不产生作用。最后的第8段是全文的总结,5-7段仅是其总结内容的一个部分,故也没有直接与后文产生结构上的作用。因此,我们仅需要对“要素”这一思路进行整理,就可以得出这一题的答案:“纸花”“木花”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花,但它们与自然界的花都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幸福,写纸花、木花是为了写创造纸花和木花的人们,赞美了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智慧的双手和纯洁美好如花的心灵。

2019年福建中考《火车上的见闻》一篇的12题也较具典型性。其考察的是“我”在文中起到的作用,要求简要分析。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总体内容较明晰,主要通过叙述春运期间一列西去火车上的见闻来体现社会的温暖。由此我们可以析分出本文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旨。显然,“我”这一人物并未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产生影响。文中人物、事件较多,但没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主角或主事件。一个个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件件小事虽都与“我”关系不大,但又都是透过“我”与人物的交流或我的观察等被展现出来、串联成篇的。故,“我”在这个层面上对人物和事件产生作用。全文的主旨——社会的温情,则借由“我”的所见所感得以展现出来。从位置角度考虑,“我”出现在全文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其在结构上起到明显的线索作用——这与分析要素时的成果相对应。

至此,是否可以对这一题的答案进行整理归纳了?

这题的特殊之处在于这个“我”。它既指向文本中出现的一个人物,又指人称中的一种。因此,题目问“我”的作用,实则包含了两重含义——文中人物的作用与第一人称的作用。前面的分析仅仅注意到“人物的作用”这一层,却忽视了“人称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人称的作用”包含在“叙述视角的作用”这一类型中,是作用题中特殊的一类。三种人称有其相对固定的作用,不适合于“要素+位置”这一通用思路。第一人称叙事较亲切真实,便于揭示人物深层心理;又因描写会受人物身份、年龄等的限制,故能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第二人称属对话式叙述,可拉近叙述者与人物的距离,更具抒情性。第三人称最为灵活、客观,便于评价、分析。

回到这一题上,将人称部分的作用补充上,答案便水到渠成:①“我”起线索作用串联起一个个人、一件件事;②以第一人称叙事,能真实地展现社会风貌,从而体现“冬日里的温暖”这一主题。对比本题给出的参考答案:①“我”起线索作用串联起一件件事;②以第一人称叙事,能真实地展现社会风貌。从“要素+位置”的思路进行思考,其答案来得更加完整、深入。

四、小结

阅读题是语文试卷中最难应对的一类题型。它的困难在于,它常常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标准答案。以致于在批改之前,评卷小组的成员常常需要拿着参考答案开会分析,讨论是否需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阅读题的这种特征,本质上是由它的考察目的造成的。它考察的不是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考察学生是否养成了阅读此类文本的正确思维。“要素+位置”这一作用题解题思路,可以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基于这种理解,学生才能真正读懂文本,读透文本,其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达到“理解”层面,而非停留在生搬硬套的“识记”层面。

当然,考题的形式变化万千,不可能存在一个能够完美地适应所有文本的、所有考题的应答思路。通过对真题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在具体的授课、讲解过程中,作用题中的特殊类型、题目多样的提问方式、具体题目中的多重意义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更进一步的讲解、引导。如此,才能使这一解题思路真正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而非又沦为束缚学生思想的枷锁。

相关推荐: 

  2022年中考各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关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中考知识点,应试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