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2-05-28 21:46:14
传染病和免疫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传染源 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对病人做到五早(早发现、报告、诊断、治疗、隔离)对患病动物进行深埋、焚烧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环境卫生,做好环境及物品消毒,消灭媒介生物。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
三种方法只要满足任意一个即可预防,也可几种方法都满足。
5.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使病菌融解。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白细胞是吞噬细胞的一种)
(3)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疫苗、药物、移植器官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与对应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一种抗原起作用)。
4.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提前产生该病原体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5.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6.过敏反应: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异物(花粉、灰尘、药物)、移植器官等都会被当成抗原,引起过敏。
7.计划免疫、意义: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关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中考知识点,应试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